蘇郡格真的是費了心思的,不僅仗要打得漂亮,對於這下麵管理的事情一樣也要盡心盡力。要不然又會出現陶豐縣那樣的事情。
“是,屬下這就去督辦!”孫夫明由衷欽佩蘇郡格的周全安排。
“看看你,平時給你說個什麼事情也不見得你如此上心。一早上淨忙這些了。你那碗豆腐腦早都涼了。叫淩嫂給熱熱吧,再吃點。”齊昱責怪,女人的心思到底還是細膩。蘇郡格這個人一向是麵冷言冷,可到底還是有副熱心腸,不過是平時不愛表露,也或者是在上海時自己都沒有往心裏去細想過。原來她竟也是個愛操心的人呢!
“對你們來說戰場上你來我往是家常便飯,可是這回我真的上了戰場,才知道打仗到底有多難。和你們不一樣,我是個女人,自然比你們想得多一層。”蘇郡格解釋完了,也覺得肚子有些餓了。
齊昱攬過她來,心疼的說道:“你說的也對,倒是我們這些男人沒有你的這些細膩心思。老百姓了有安身立命之所也就不會想著前朝的好,也就不會四處逃難。人不亂,這仗也就打不起來。”
以後的事情,都一一依照蘇郡格的安排辦妥。
臨回北平之前,蘇郡格還是又去了一趟永平鎮。特意到鎮裏的洪官祠看了看粥鋪的情況,一切還算是不錯,孫夫明是個辦事的人才。而得了大洋和飯食的難民們見了蘇郡格之後更是千恩萬謝,說是當年的洪官在世,甚至說是觀音菩薩顯靈了。
進了洪官祠,蘇郡格才知道原來這裏拜祭的竟然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大將軍洪承疇,所以才名為洪官祠。“隻是,這個係出名門王族的大將軍最後還是明朝叛軍,歸順了滿清。”蘇郡格審視著大廳中間正襟危坐的石像。始亂終棄之人,蘇郡格倒是沒有什麼意見,大丈夫能屈能伸,明朝當年已然頹敗不堪,民不聊生,或許洪承疇的選擇也是為黎民蒼生的考量。
“可是,這裏的人老百姓卻不是這樣說的啊。”齊昱講出了他的所聞,“傳聞這永平鎮的地道就是他領著將士挖掘的,為的就是躲避清軍入關和吳三桂的叛軍,後來滿清發現了地道,於是就要放火屠城。洪承疇主動獻身,投降了滿清,換來永平鎮的安寧。”
孰是孰非,早已隨著曆史的煙塵消散開去,徒留後人評說罷了,而自己,說不定若幹年後也會成為別人的談資話柄,甚至是傳奇謠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