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叫金蠶甲,又叫蠶絲寶甲,它的曆史可遠了去了。戰國時期就有些諸侯國的將領穿上它來抵禦敵人的矛尖刀鋒,到了秦漢它的製作工藝更勝前朝一籌,可以算的上是‘防彈衣’的雛形了。”老鍾頭得意地說道。
“可咱們國家發掘的那些古墓裏並沒有類似的東西啊,‘金縷玉衣’我倒是聽說過,嘿嘿!”胖子笑著問道。
“不錯,金縷玉衣是因為古人相信‘玉有十德’,能夠防止屍體腐化,還可以體現墓主人的身份。咱們國家戰國時期到漢代的高級別的幾個古墓裏都出土過金縷玉衣,但金蠶甲卻沒有,為什麼呢?就是因為自秦朝起它的製作工藝就被封鎖,就算連為軍方製作兵器的也很難掌握了,所以到後來幾乎失傳。我這幾件就是找了一個做金屬加工朋友特製的,原本做了三套,準備送給你們一人一套,可這次多了個我和約翰,所以就臨時請他們趕製了兩套,現在真正的手藝已經失傳了,這鋼的質量不錯,大夥兒將就著用吧。”老鍾頭說道。
我們聽的目瞪口呆,沒想到這衣服還有這麼大的來頭,再仔細看看,真是巧奪天工之物。
有了這些寶物,老鍾頭又不知從哪找來兩隻氣步手槍,還補充了一些彈藥,我們此行可以說是萬事俱備了。
這本無名書上用蒙漢兩種文字,記載了當年元太祖成吉思汗讓這本書的作者哈丹巴特爾帶人去尋找活動在昆侖山一代的赤烏族的始末。可是早在此人去之前就成吉思汗卻恰巧死了,在他死後這條密令由他的第三子窩闊台下達,但是誰知哈丹巴特爾這一去就再也沒回來。
在書的最後幾頁,潦草記載著成吉思汗的死因:“成吉思汗二十二年七月十二,太祖征西夏,猝於六盤……時太祖與眾臣坐於馬上,揮鞭西望,欲開口宣講之時,舊疾複發,乃落馬……問及後事,答曰:‘生不能平西夏,死亦立於此,望我鐵蹄蕩平此地,複瞑目焉。’”
我仔細又看了一遍這書,發現這段文字裏的記載,其實隻是說成吉思汗死前去征寧夏,在六盤地區因舊病複發突然落馬猝死,卻沒有講明他具體葬在哪裏。
都說“天下黃河富寧夏”,寧夏平原自古以來就是被黃河灌溉的富饒土壤。這裏物美糧足,景色更是雄奇大氣。
我們在六盤山地區下了車,它以磅礴的雄姿橫貫於陝、甘、寧三省,既是觀眾平原的萬曆屏障,又是由南到北重要的分水嶺。站在六盤山腳下,我們不由地被它所折服。
這裏民居散落在山腳下各處,我們一排房子前找了一位老人,讓胖子上去問了問他。
“老爺子,您知道當年成吉思汗來過咱這附近嗎?”胖子遞了一支煙,滿臉堆笑地問道。
“你說啥?成吉思汗?”老人點上煙想了想,眯著眼睛說道,:“從這往前直直地走,看見遠處那兩座山中間那個口子沒有?那叫‘鬼門關’,從那‘鬼門關’過去,前麵一片平原,那就有成吉思汗。但是,我這後麵的房子你們看沒看到?這是本地唯一一個招待所,我就是老板,勸你們今天還是住在我這,就不要去了,等明天我給你們指條道,你們繞路過去吧!”
我們聽了這番話徹底茫然了,成吉思汗當年真的來過這裏,並且這麼好找?這老頭是在做廣告呢吧?
“還真有鬼門關?”胖子喃喃道:“不對不對,大爺,您說的這個成吉思汗是哪個成吉思汗?”
“哎呀!你這個胖娃子,成吉思汗誰不知道?就是那個騎馬打仗的蒙古族皇帝嘛!我老頭子還騙你不成?”老人不耐煩地說。
“老爺子,那個‘鬼門關’是什麼意思?”老鍾頭問道。
“我們這有句老話,叫‘鬼門關,人膽寒,十人去,無人還。’你們覺得這話是什麼意思?那意思不就是叫你們不要從鬼門關走嘛!當然啊!你們年輕後生,想去旅行這個我懂,但是千萬不要從鬼門關走,你們要認為我老頭子胡說你們就去,去了回不來不要怪我!”老人吹胡子瞪眼地說道。
我們開始懷疑起這個老人的真正動機,看看他身後的那排小房子,其實就是一排陝、甘、寧特有的土平房,從破了的窗紙往裏看,裏麵黑咕隆咚,實在是簡陋的很。他的態度讓我們不得不懷疑這是間黑店,就像菜園子張青和孫二娘在十字坡上的那間黑店一樣。
“這老頭子不能先用下了迷藥的酒把咱們撂翻,再半夜磨刀霍霍把咱們剁了包人肉包子吧?”胖子小聲在我耳邊說道。
“這個難說,要是我們被剁了,估計能當腱子肉,你被剁了,頂多冒充個豬肉。”我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