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決策與談判(3 / 3)

經過工程指揮部認真討論,最後還是本著保證公路質量的原則,采納了開挖隧道的方案。

然而,另一個棘手的問題隨之也出現了:據了解,在兩國邊界處開挖隧道,必須經過雙方國家有關部門同意才可以施工。

難題照例推到了縣委書記王彩春麵前。他略一沉思,當即拍了板:“騰密公路是打通南亞國際大通道的關鍵性工程,一點也敷衍馬虎不得。不就是通過外交談判解決麼?反正我這個縣委書記為騰密公路當這個‘談判特使’,也不是一次兩次嘍!”

2005年4月3日,王彩春帶領有關人員,又一次踏上了前往密支那的旅程。

4月4日,王彩春與緬甸北部戰區司令德威上校、克欽邦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秘書長貌苗中校、克欽邦和平與發展委員會1號成員吳耶敏等進行了會談。

德威上校告訴王彩春,騰衝方麵提交的騰密公路改建柏油路的建議書,最近已經得到了緬甸聯邦建設部的批準,新的補充協議待擇日簽訂。

這無疑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消息。

王彩春一邊向緬方表示感謝,同時開門見山提出了隧道的事。德威上校聽完,麵有難色,躊躇了片刻說:“這件事我們克欽邦無權答複,因為涉及到國家安全,必須通過緬聯邦政府……”

王彩春暗暗叫苦。心想,弄不好,興許還得跑一趟仰光呢!

就在王彩春為隧道的事到密支那談判前後,騰衝外辦接待了一位回國探親的緬甸華僑。

這位華僑名叫金光澤,1944年出生於騰衝縣猴橋鎮,1950年隨父離開中國,移居緬甸賽羅,曾在密支那念過中學,像大多數緬籍華僑一樣,長期從事玉石生意,目前定居仰光,任仰光雲南華僑同鄉會副會長。1980年,金光澤曾經回過一次騰衝,那是他後第一次回國, 少小離家是他隨父親走的是史迪威公路,但時隔二十多年後,這條曾經是連接中緬印的國際大通道早已破敗不堪,久已沒有通過車了。金光澤隻得繞到昆明,拐了一大圈,才回到闊別20多年的故鄉騰衝。這次再一次回到故鄉,讓金光澤最為振奮的是,在昔日史迪威公路基礎上重建的騰密公路已經破土動工。可以想象,一旦這條國際交通線重新打通中緬之間尤其是騰衝和緬北的商業往來,將會成倍增長,而這正是多年來包括金光澤在內的成千上萬的緬甸華僑夢寐以求的。所以,當他聽說騰衝縣正在為修建隧道和緬甸方麵交涉,他便主動提出願意幫助聯絡此事。

剛從密支那回來的王彩春聽說後,非常高興。他知道不少華僑在緬甸聯邦高層擔任要職,如果得到他們的鼎力相助,修建隧道的事肯定會迎刃而解了。於是,他指示騰密公路指揮部一定要接待好金光澤先生,為了讓他熟悉騰密公路建設和修建隧道的方案,特意讓副縣長兼騰密公路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釧相強陪同其前往甘拜地,了解隧道現場情況。

4月27日,受縣委縣政府委派,騰密公路建設指揮部的段生樂和王安能,便隨金光澤先生一起,動身前往仰光。

段生樂和王安能在仰光期間,在金光澤先生的精心安排下,通過幾位在麵聯邦高層任職的僑胞,就騰密路甘拜地路段修建隧道一事,與緬甸國家建設部的官員進行了接觸,並將托人翻譯成緬文的隧道修建方案和報告呈送到了司法部,而且還就補充協議簽署的時間、地點等相關事項和緬聯邦建設部進行了磋商。

短短20多天時間,這種民間性質的外交手段,取得了正式外交途徑很難達到的效果。

過了幾天,段生樂和王安能就順利地拿到了司法部的正式批文。當他們準備離開仰光回國時,聽金光澤先生說,前兩天仰光剛剛發生了連環爆炸。他們聽說後,心裏有些後怕。不過,縣委縣政府交給任務已經勝利完成。他們可以回去向王彩春書記等縣委領導報捷了!

2005年6月2日,騰密公路中緬南四號界樁至瓦曉柏油路的補充協議簽字儀式將在密支那舉行。

6月1日下午,保山市委書記黃毅和騰衝縣委書記王彩春一行40餘人抵達密支那。

在賓館裏稍事休息後,王彩春就趕往北部軍區司令、密支那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貌貌綏少將家裏,就翌日舉行簽字儀式的有關細節進行最後的磋商。

6月2日下午3時,中緬南四號界樁至瓦曉柏油路的補充協議簽字儀式在克欽邦政府的會議廳如期舉行。正麵牆上懸掛著的橫幅上寫著:“中緬南四號界樁—瓦曉柏油路的補充協議簽字儀式”, 主席台上分被擺放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兩國國旗。出席簽字儀式的中方人員有保山市委書記、保山市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黃毅,保山市副市長李新平,騰衝縣縣委書記、騰衝縣對外友好協會會長王彩春,騰衝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兼騰密公路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釧相強等人。

密支那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北部軍區司令貌貌綏少將在簽字儀式上致開幕詞。專程從仰光趕來的緬甸聯邦建設部人民建築公司執行處長吳韓佐和總工程師吳鈕丹分別發言。

代表中方發言的是保山市委書記黃毅。他說:“去年5月19日,緬甸國家建設部和中國雲南省騰衝縣騰密公路建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雙方的代表在緬甸仰光正式簽訂了修建中緬邊界南四號界樁至瓦曉4級彈石路的協議文本,並於去年10月19日在甘拜地廣桐隆重舉行了開工典禮。開工以來,在雙方的共同關心和努力下,進展順利。2月23日,騰衝縣對外友好協會會長王彩春先生及騰密公路建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釧相強先生到密支那向貌貌綏將軍閣下就改造騰密公路為柏油路的原因進行了說明,提交了補充協議文本。今天簽署的協議文本是對原協議文本的補充完善,是修築油路的重要依據……”

接著,王彩春、釧相強與緬甸建設部人民建築公司的吳韓佐、吳鈕溫分別代表雙方在協議補充文本上簽字和交換了文本。

簽字儀式結束後,雙方官員和代表合影留念。晚上,克欽邦政府還在邦政府禮堂設宴招待了黃毅、王彩春一行。

招待會上自始至終洋溢著愉快祥和的氣氛。

然而,就在中方設計人員按照中緬雙方達成的協議緊鑼密鼓地開始準備甘拜地隧道的施工方案時,緬甸第一特區突然發生的一場兵變,使這項工程不得不半途而廢了。

2005年9月14日,第一特區人民軍副司令兼參謀長擇龍乘司令丁英不在板瓦,發動兵變,拘押了丁英的親信,還衝進他的家和地下室,將所有值錢的東西洗劫一空,還向緬甸聯邦政府發出通電,宣布接管人民軍的領導權。與此同時,擇龍派兵將甘拜地到昔董沿途的人民軍關卡全部搗毀,重新設立了自己的關卡。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緬北地區一直由獨立軍、政府軍和人民軍三股勢力控製著,摩擦和衝突本來就時有發生;而這場突如其來的兵變,不啻於製造了一場地震,形勢一下子緊張起來。獨立軍和緬甸政府軍在各自的防區調動和增加兵力,各關卡都進入了臨戰前的高度戒備狀態。

接連幾天,緬北的上空都有軍用飛機在不停地飛來去。

兵變發生後,在外地的丁英馬上向緬甸政府尋求支持,請求政府軍派兵鎮壓叛軍,以維護陷入混亂的緬北局勢。

很快,緬甸政府派出兩個營的兵力從密支那出發,向兵變發生地的板瓦進軍。21日,政府軍到達板瓦,協助丁英的嫡係部隊,開始在板瓦、石灰卡、片馬等地進行大規模的清剿行動。

緬北地區一時戰雲密布,彌漫著令人恐怖的氣氛。原來還比較熱鬧的板瓦這時變得混亂不堪,做生意的商人和當地居民紛紛逃離,翻越國境,在板瓦埡口的中國境內臨時安紮下來。

騰密公路的施工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9月份正值緬北雨季結束,原本是工人進場的大好時機,可兵變的消息一傳到國內,許多正準備動身前往工地的工人頓時害怕了,不少人及時辦理了入境手續,此時也打起了退堂鼓;與此同時,許多正在工地上施工的工人的家屬也從國內打來電話,一時間,人心惶惶、工地上籠罩著一片恐慌的氣氛,在短短的不到兩天時間內,就有近300人的工人擅自離開工地,滯留在昔董關卡。一些公路施工急需物資的運輸和人員進出,也被耽擱了下來……

為了應對這驟然而起的事變,9月20日,王彩春和釧相強立即趕往密支那,與克欽邦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貌貌綏舉行緊急會談。

由於兵變帶來的影響尚未消除,緬北地區仍然籠罩著一片不祥的陰影,人民軍和獨立軍之間的武裝衝突還時有發生。王彩春在這種時候前往密支那,無疑有些冒險。周圍的同誌都為他捏了把汗,不少人勸他等兵變完全平息後再去。但王彩春擰緊眉頭說:“這麼多問題拖不到解決,拖一天時間,騰密路就會增加一份困難。再說,那麼多工人和幹部都堅守在工地上,他們尚且不怕,我豈能貪生怕死?”

張惟建見他已經打定主意,知道任何勸阻都無濟於事了,便悄悄讓縣公安局長派人提了幾件防彈衣,交給王彩春和隨行的幾位同誌。當王彩春接過防彈衣,目光和張惟建碰在了一起。此時此刻,這兩位並肩工作才不到三年的縣委書記和縣長,似乎感覺到了彼此的心跳,兩個人的手不約而同地緊緊握在了一起。王彩春明白張惟建在替自己的那份擔憂和關心,她輕輕拍了拍對方的手背,咧開嘴笑了笑:“夥計,別提我擔心。如果這次在路上我真的挨了槍子兒,你派人把我的屍體運回來就行了!”

聽到這句話,張惟建的眼睛不由得有些潮濕了,他從王彩春那張剛毅的臉上感受到了一股無形的力量。他輕輕拍了拍王彩春的胸脯,說:“你胡說些啥,我還等著咱們一起在騰密公路竣工儀式上剪彩呢!”

見到貌貌綏後,王彩春聽到了一個令他備感意外的消息:擬修的甘拜地隧道由於沒有中緬兩國外交部的批文,必須馬上終止!

王彩春一時有點反應不過來。不是已經獲得緬甸聯邦建設部的批文麼,怎麼說變就變了呢?可一向麵容和善的貌貌綏滿臉嚴肅,一副毫無通融的神情。楞了片刻,王彩春很快冷靜下來。根據長期的經驗,緬甸這個國家因政局動蕩和經常性的人事變動,許多事情也充滿了變數,即使有法律保障,也會中途發生變故。這樣一想,王彩春也就心平氣和了許多。眼下最緊迫的是如何盡快解決第一特區兵變給施工帶來的困難。

好在當他把問題提出來後,貌貌綏當即對第二特區兵變給騰密公路建設造成的損失深表歉意,並承諾邦政府將立即采取措施,保證物資運輸的通暢和人員進出的安全。

得到這一保證後,王彩春總算舒了口氣。

丁英在緬甸政府軍的支持下,終於平息了兵變。但他的第二特區也因此付出了代價:政府軍隨之在昔董至甘拜地的公路沿線留駐下來,取代了原來的人民軍;另外,緬甸聯邦也趁機將人民軍改編成了地方警察部隊。

4月24日,當丁英在政府軍的護送下,回到板瓦時,這位很長時期控製著第二特區的人民軍司令,心情的複雜可想而知……

隨著緬北地區逐漸恢複秩序,騰密公路施工也回到了正常狀態。但由於緬甸外交部遲遲沒有批準甘拜地隧道的修建,騰密公路建設指揮部部的決定,改變方案,在地麵上修建二級路代替原來的隧道。

許久以後,王彩春談起這條隧道,仍然覺得無可奈何,臉上浮現出一縷苦笑。更讓他哭笑不得的是,就在騰密路指揮部決定放棄隧道方案,地麵施工方案幾經周折開始實施後,2006年1月中旬,指揮部卻突然接到了緬甸外交部發來的問號為“2607(15)44(190)關於中緬南四號界樁修建隧道方案的批複”。

這份發給緬甸聯邦建設部副部長的文件寫道:

一, 根據緬甸聯邦中央和平與發展委員會2005年5月9日中央和發委文件中方向建設部承包的相關中緬南四號界樁修建隧道的建議函,外交部已經收到;

二, 有關此事中國外交部也於2005年11月3日致函於緬甸駐北京大使館並轉交到我部;

三, 報告所述此方案與中緬兩國所簽署的邊境協議一致。對此,緬甸國防部指示:“允許修建隧道,但須遵守原協議條款自行。此決定已於2006年1月16日回複到中國外交部。

四, 此特通知,敬請遵照執行。

看到這份遲來的批文,騰密公路建設領導小組和指揮部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此時地麵方案已經完成了將近一半的工程,如果重新改回修建隧道,不但要額外增加數千元的資金,而且還要為已經實施的工程付出1000多萬元的損失。從而影響整個騰密公路的進程。指揮部打算向兩國外交部申請繼續使用地麵方案,但這一申請沒有獲得批準。無奈之下,他們隻得硬著頭皮咽下這枚苦澀的果子了。

第一特區人民軍兵變給騰密公路建設造成的困難還沒有完全消除,克欽邦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又發生了易人的變故。原克欽邦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貌貌綏被免職,接替他的是北部軍區司令翁敏少將。

在緬甸,每一次中央和地方政府首腦的更迭,政策上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乃至混亂。一連幾天,從中緬南四號界樁到克欽邦首府密支那的好幾道關卡都處於封閉狀態。眼下正是施工的黃金季節,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人從猴橋口岸往緬甸境內湧入,甘拜地海關滯留的人越來越多。10月份的一天,幾個第一次進入緬甸的工人見通關口人太多,想不簽署證件,偷偷從關卡旁邊的小道上繞過去,沒想到被設在那兒的緬方哨兵當場逮住。緬兵的態度十分粗暴,逼迫工人在旗杆下跪了好幾個小時。甘拜地指揮部的領導聞訊後,趕到現場提出嚴重抗議,緬兵才將工人們放回國內。

其實,自從兵變後,類似於緬方士兵刁難和粗暴對待中國施工人員的行為,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而且,緬方最近以入境施工人員超過了協議中限定的4000人,不斷限製入境工人,嚴重影響了公路的正常施工。

為了查明工地上施工的準確人數,指揮部重新登記和統計了一次,結果發現,到目前為止,在緬境內的全部施工人數還不到400人。緬甸甘拜地海關之所以得出超過5000人的結論,主要是因為緬方通關人員管理混亂,出現大量重複號碼造成的;其次,也因為最近的兵變造成一些工人中途回國後沒有返回工地,但證件並沒有取消。經過認真核查,類似原因造成的空頭名額多達800人。

指揮部將這些情況向甘拜地海關反映後,緬方卻拒不承認,仍然堅持限製工人入境。雙方一時各執己見,鬧得很僵。

11月6日,王彩春不得不決定再次前往密支那。等他們到達密支那後,才知道新任克欽邦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緬甸北部軍區司令翁敏少將正在仰光,第二天才能回密支那。

沒辦法,王彩春等人隻得在招待所住下來,等翁敏將軍回來。可到了第二天,翁敏將軍仍然沒有回到密支那。而此時,我方施工人員在甘拜地通關口滯留的人數越來越多。短短的幾天內,就有1000多名工人被堵,中緬南四號界碑附近長達2公裏的路上,到處都是等候入境參加施工的工人和汽車。11月份的夜晚已經有些寒冷,工人們隻得躲在車上或在路邊臨時搭起來的木棚裏過夜,隨車帶來的蔬菜都爛了,不少人開始打退堂鼓,準備撤回國內……

王彩春覺得不能這樣等下去了,當即讓密支那辦事處聯係,麵見克欽邦移民廳廳長以及密支那縣政府的秘書長和建設局長,就重新商定我方入境施工人數進行了緊急磋商。但許多問題他們作不了主,必須等翁敏將軍回來才能定奪。沒辦法,王彩春他們隻得耐心地等待。

兩天以後,翁敏將軍才從仰光回到密支那。當他聽說王彩春等人在密支那整整等了他三天,便連家也顧不上回,馬上會見了他們。

一見麵,翁敏將軍就大步走過來熱情地和王彩春擁抱。其實,他們倆並非第一次見麵了,但這一次,翁敏的態度比以往任何一次都熱情。很顯然,王彩春不顧個人安危,在這種非常時期來到密支那,深深感染了他,翁敏豎著大拇指對王彩春說:“你們為了騰密公路,不顧個人安全,真了不起!”

王彩春笑笑說:“我們是為中緬友誼而來,沒什麼好怕的。”

俗話說,隻有經過了危險,才能感受到有益的珍貴。兩個人手執手地在沙發上坐下來,親熱得像一對兄弟,互相問起對方的年齡。閑聊間,翁敏還談起自己的中國南京軍事學院學習的經曆,兩個人越聊越投機,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後來,翁敏忽然提出要和王彩春結拜為兄弟。王彩春聽了一愣,心想這倒是個加深雙方信任和友誼的大好機會,便當即擊掌同意了。

於是,兩個人按照中緬習俗,歃血盟誓,舉行了莊重的結拜儀式。這幅場景真有點兒像當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上,劉伯承將軍和彝族頭領結拜兄弟的那段曆史佳話了。

此後,談判的事情變得出乎意料的順利。翁敏將軍對王彩春提出的若幹要求滿口答應。克欽邦有關部門很快承諾將原定的5000人名額中已經離開緬甸回到國內的1000多人補齊,並另外為指揮部增加了400個名額。但對於因施工需要增加4000個名額的要求,翁敏將軍則表示,還需要上報緬甸聯邦政府有關部門才能答複。

這天,王彩春等人連夜趕回騰衝。經過甘拜地關卡時,他們看見滯留的人數已經大大減少,但仍然有1000多名工人還在等待辦理入境手續,公路邊、野地裏,到處都是麵色倦怠的工人,整個場麵有點兒像難民;看樣子,至少還需要兩天,所有的人才能辦完手續,進入施工工地。

看到這個情景,王彩春不由自主地歎了口氣。不過,畢竟將原來的名額補齊,也算不虛此行了。

2005年11月,中共保山市委新一屆的黨代會勝利召開。原保山市委書記黃毅調任雲南省政府秘書長,原保山市長熊清華當選為新一任保山市委書記。騰衝縣委書記王彩春也被選為保山市委常委。

會議落幕不久,熊清華便在王彩春的陪同下,前往正處於緊張施工中的騰密公路視察。

這位“學者型”的領導人從擔任保山市長開始,自始至終參與製定了“雲南麵向南亞,保山先行一部”的發展戰略,並提出了一係列頗具前瞻性和戰略性的理論主張。如今,保山至騰衝的高速公路已經正式啟動,騰衝駝峰機場不日也將破土動工。而騰密公路建設更是被他視為整個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環,占據著戰略尖兵的地位。在熊清華的眼裏,騰密公路不僅直接決定著保山市乃至雲南省走向南亞的發展速度,而且與西部大開發能否真正撬動中國將發展重心從太平洋向印度洋實現戰略性轉移這根杠杆密切相關,是一盤舉足輕重的大棋,必須走穩走好,不能出任何差錯。

熊清華一行先後到甘拜地指揮部、昔董二分指揮部、崩崩山三分指揮部看望了廣大工程管理和工程技術人員,並組織座談,了解公路建設的進展情況,勉勵大家發揚當年中國遠征軍和史迪威公路建設者不畏艱難、勇於奉獻的精神。他還拜謁了滴霖崖。這是當年參加史迪威公路建設的美國工程師滴霖殉難的地方。熊清華深有感觸地說:“在史迪威公路上,不少盟軍將士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曆史將永遠銘記他們的功績。我們現在所作的就是沿著前人用鮮血鋪成的道路上創造新的業績。這同樣是一個艱巨而偉大、值得後人敬仰的事業啊……”

一路上,熊清華不時讓汽車停下,自己下車走到工地上,與正在施工的工人和技術代表、工程監理人員交談,詢問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對隨行的《保山日報》記者說:“騰衝人了不起呀,在曆史上他們一直有注重修路的傳統,而且敢於開拓、從來不滿足現狀,小小一個和順鄉就有多少人走出國門創業,要不怎麼叫天下第一僑鄉呢?其實,騰衝不僅出商人,而且出政治家、哲學家、教育家和外交家。如李根源、艾思奇、寸樹聲……你們新聞媒體可要大力宣傳騰衝人哦!”他看了一眼旁邊的王彩春,半開玩笑地說:“彩春同誌,騰密公路從開工到現在,你跟緬甸方麵談判過多少次,你自己恐怕都記不清楚了吧?我看你也快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外交家啦!”

當天下午,熊清華一行抵達密支那。

23日上午,熊清華和王彩春一行再次拜望了翁敏少將。

王彩春向熊清華介紹道:“翁敏將軍曾經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過,對中國的情況比較熟悉,還會講漢語呢!”

“是嗎?那我們就用不著翻譯嘍!”熊清華握住翁敏將軍的手,笑道,“將軍閣下,我們此次來訪的目的主要有三個,一是拜訪將軍閣下,祝賀你就任克欽邦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二是就正在建設的騰密公路和將軍交換意見和看法,尋求你的進一步支持;三是考察一下克欽邦的經濟和旅遊資源……”

翁敏將軍率快地說:“緬甸從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視騰密公路的建設,希望公路盡快建設好。我期待著明年6月在密支那如期舉行騰密公路的竣工典禮!”似乎是為了顯示自己對騰密公路的關心,他拿出一個筆記本,對在場的所有人說:“我在中國留學時對貴國的傳統有所認識。按照你們的傳統,我今天用兩支筆作記錄,一支是紅的,一支是藍的;你們看,凡是重要的內容,我都是用紅筆記的呢!”

說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在這種融洽的氣氛中,王彩春意識到,騰密公路最艱難的階段也許過去了,同緬方商定的2006年6月舉行的竣工典禮已經遙遙在望。但願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施工能夠一帆風順,緬方再不會節外生枝。公路建設千頭萬緒,老實說,他真不想在談判桌上沒完沒了地耗費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