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怎麼活下去呢?網站就要靠廣告來收費,而且我們在做內容的時候,我們把內容打開,準備開倉放糧給別人看的時候,我們認為隻是簡單地做內容,像傳統媒體一樣做內容是不行的。我們必須離開媒體發布的模式。如果隻是網站記者寫的東西放在網站上,那麼隻是利用了互聯網這個工具,比出版隻是稍稍地朝前邁一步。我們認為互聯網不隻是出版,互聯網是人們生活方式的革命。於是我們推出了分類搜索,把整個互聯網上的全人類內容供大家搜索,供大家享用。大家想一想,互聯網這個技術平台,即使有這樣一個發達的平台,如果全人類不是有60億人,而是隻有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話,互聯網還有意義嗎?可能一點意思都沒有了。之所以說互聯網有用,就是因為它是一個公共的平台,讓全人類在上麵發表自己的東西,實現自己的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等等,這樣互聯網才更加有意義。同樣,在過去幾年中我們走過了從信息免費到建立網上搜索、到如何創辦一個公司的全過程:那就是引入風險投資。關於風險投資的故事有很多很多,當時我們感到是在黑暗中呐喊,別人不會相信我們,當我們去融資的時候,當他們問你們有廠房可以抵押嗎?自己又沒有廠房可以變賣,我們憑什麼相信你的想法,給你投錢來買你的股份呢?如果你要是做不成的話,你是不是要按照高利貸的利息來歸還我呢等等,所以當時的風險投資是一種非常非常困難的過程。但是整個的矽穀、整個的新經濟都是建立在風險投資的基礎上,建立在投資者願意購買一片未來,願意承擔一切高風險的基礎上,而且這個資金不用還。如果這個公司獲得很大成功,那麼這個投資者因為他當時忍受了相當大的風險,他就應得到相應的回報。當時我們確實是在黑暗中呐喊,而現在,如果在街上碰到任何人,如果他口袋裏有一點錢的話,他會說我想投資互聯網。
剛才回顧了曆史,講到了千年蟲,那麼現在是什麼情況呢?現在天已大明,人人都想投資互聯網,在整個中關村附近或者在中國,有幾十億美元的資金在到處遊蕩,可能都想投資給中國的互聯網。每天都有新網站起來,成千上萬的網站!我去清華、北大或者任何一座大學,每一個青年人以前問他長大了想幹什麼或者說畢業以後想幹什麼?很多人說,我想出國留學,或者我想經商,等等;但現在你再問他們想幹什麼,他們會說我想創業,甚至我都等不及了,等等。那麼現在是一種什麼情況呢?這種現象是不是過熱呢?是不是一種肥皂泡呢?是不是心情太浮躁呢?我覺得一點都不過熱,因為我們過去習慣於一種持續的緩慢的增長,而曆史經常是以一種革命增長方式來生產。互聯網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一場深刻的革命。這場革命將會創造全新的經濟,我們處在一種全新的經濟的起點,這個起點可以拿一個曲線來比較。如果你打高爾夫球的話,我們不妨拿高爾夫球杆的底線來比擬。這個球杆的樣子是往上一拐再往上伸。我們現在正處在高爾夫球杆拐彎的地方,這就是一個新的經濟起點。現在有幸進入這樣的一個領域或者跟這個領域掛點邊的人,都會成為新經濟的締造者。也許有人會說我們經過了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現在才剛剛到達信息社會,我們不是應該隻管好我們的工業文明、農業文明呢?以及我們進入知識經濟是不是時間太早了?我說一點也不早。首先,我們要理解什麼叫經濟、什麼叫財富。我們總以為地裏打了多少糧食、煉了多少鋼才叫財富。現在我們每一個人願意花5000、6000塊錢去買一個手機,那五六千塊錢可以買多少糧食呢?你每天的生活就滿足於吃糧食嗎?我們要打手機,我們不隻是要打電話;我們不隻是走路、騎自行車,我們還要坐麵的、坐夏利、坐桑塔納,我們要坐飛機;我們坐的桌椅板凳不隻是我們現在在坐著的木板凳,我們還要坐沙發,坐高質量的沙發;我們的生活需要更加豐富多彩。我們不滿足一個頻道,我們要看更多的電視頻道;我們要看很多的電影,我們要上很多的網站,我們要選擇多種多樣的生活方式、多種交流方式。以前的時候,一個人隻跟街坊鄰居來往,我們隻跟村子裏的人來往,我們送一封信可能要花費一上午的時間,而現在我們十分鍾可能發幾十個電子郵件(EMAIL),而這個電子郵件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交流。你跟別人說話之間就已經跟世界上幾十人——無論這個人是在南非,還是在美國的加州,進行了交流。我們現在的時空拓展,生活的選擇,等等,這都是財富。
我們就要人世了,我們的國門經過緩慢的過程也越開越大。我們剛剛經曆了300年落後的曆史,我們對自己的自責往往多於對自我的誇獎。我們總是說,唉!我們中國人就是這樣,沒辦法。但是,我們往往忘記了中國人是多麼可愛!我在中國生長了21年,又在美國生活了10年。有時候能夠跳出圈外,好像在宇宙飛船上來看、來觀察這個宇宙、這個星球,來看我們中國人。我越來越覺得我們中國人非常非常的可愛。這主要有幾點。第一點,我們現在在嶽麓書院——這是中國最早的大學——它提醒我們,我們中國有這麼悠久的教育傳統,我們對教育的重視是我們文化裏最優秀的一點;其次,我們非常具有犧牲精神。我們經常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後,為了朋友我們可以兩肋插刀,為了朋友什麼都可以犧牲。幾天前我參加了中央電視台的一個節目叫《商品的故事》,上麵講了一個故事:在二三十年前,當時工作中的兩個朋友,一個朋友幫另一個朋友買自行車,曆盡周折,輾轉千山萬水,把自行車從一個地方轉到另一個地方;而另一個朋友,為了報答他呢,給他弄了很多豬油、粉條給他寄去,沒有任何利益可言,就是為了幫朋友。這就是自我犧牲精神,這就是為了朋友可以兩肋插刀的精神。還有我們對家庭的重視。“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什麼都可以做,而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後。不要看這些簡單的事情,這些發生在我們家庭中每日每刻的事情,實際上,跟西方文化比較起來它們極為可貴。因為在西方每個人都在談論個人利益,自己怎麼樣,自己的權利怎樣,而往往忘記關心他人,關心父母;父母對小孩也沒有像我們的“天下父母心”那樣,對自己的孩子關心到無微不至的地步。還有我們中國人都有一種要追求成功,要光宗耀祖,要出人頭地,不滿足於生活上的富足,而要追求一些成功。天下的父母也都望子成龍,希望自己的孩子特別成功。我們總是在尋求物質生活之上的一種更高的人生意義。這種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要取得成功的精神,能夠激發起我們每一代人吃苦的精神,能夠整天去想怎樣來做事情。這些就構成了中華民族勤奮、善於思考、不斷進取、對很多東西都富於研究的特質。因此,我們都特別喜歡做學問,信息在中國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即使我們的傳播手段不是那麼發達。這些都是我們中國人的優秀品質。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人是非常可愛的。假如我們再吸收了西方的一些形式邏輯,比如說A加B就等於c就這麼簡單的形式邏輯,和對規則的重視,我們就可以結合中國人的優秀品質在更大規模上創造在亞洲四小龍身上已經創造的經濟奇跡。而這種奇跡將是比亞洲四小龍十倍十幾倍的規模,而且速度上毫不遜色。也就是在21世紀,在現在這樣一個世紀,更大規模地在中國大地上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