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龍鎮毗鄰龍首山,因而得名;取其表意,龍會出現,在見龍鎮可以看到真龍,不過傳說罷了。(我開始補bug了)
李誌在聽到這樁“喜事”後,著實被打擊了,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再加上強扭的瓜不甜,又一個半年,楊秋生成為了正式的村長,楊曉月也嫁給了龍騎也有兩月。而現在李誌已經十九歲了,如果說十五歲嫁娶太早,那十九歲就太晚了,十六歲剛成年,過一兩年就可以成親,這才是剛剛好,但李誌從小就父母雙亡,沒有誰願意把自己的閨女嫁給他。在村子裏,李誌感覺自己是多餘的,每天無所事事;楊秋生本意叫李誌代他教書,但李誌覺得太過枯燥,而他本身是一個閑不住的人。一個人無知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無知,而當他知道更多的時候才知道未知的多不可數,自己卻顯得無知。在族庫看到的一切,似乎不是這個世界,李誌經常浮現這個畫麵,李誌決定離開村子,而李誌也了無牽掛,從小就沒有人願意和他玩,畢竟一個野孩子,又生活在一個危險的地方,任誰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小孩和李誌玩耍,所以他走的時候靜悄悄的,也許沒人知道他已經走了,他想。
走在離村的路上,李誌在想自己的去處,背後是龍首山,任誰都是不敢去的,東、西方向卻又一切未知;經過權衡,李誌決定先去離村最近的見龍鎮。
經過七八個小時的行走,李誌終於到達了見龍鎮,雖說李誌統共沒出過幾次村,但路還是記得的;最令李誌震驚的要數鎮上的兩條大龍石雕,兩龍拔地而起,甚至於爪子還埋在地裏,兩龍針鋒相對,撕咬在一起,在兩龍對爪處抓著一塊方石,上書“見龍鎮”,方石有祥雲點綴,好生氣派。
在鎮的開頭是一些客店,而中街是一些吃喝玩樂的好去處,結尾則是牲**易的地方,但街尾魚龍混雜,隻要你做點生意都可以過去。這些隻是主街,而一些小巷子,李誌是從沒逛過。李誌身上隻有幾個銅板,應該隻夠買幾塊燒餅,客店、吃喝是去不了了,隻有去街尾找點事做。到了街尾,力氣李誌是沒有的;“早知道我就學打鐵了”李誌多次被拒決後感歎道。這樣一晃就到了傍晚,身上的幾枚銅板僅剩三枚,後村太丟人,而現在卻又無處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