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蔭路、荷花池,滿池風波,嬌嫩顏色,因為隻是一個人,回頭望去,想起的多半是過往,那些深深埋藏在記憶底層的日子,那些以為早已在記憶裏死去的日子,全在那一刻風起雲湧、觸動傷感。
一個人的時候,會落寞。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裏也曾到謝橋”。在一個個車站,裝作乘客等待,看一輛輛車路過、停靠。一些人回來,一些人離開,一些人上車,一些人下車。有時不想到哪裏去,隻願意這樣想念所向往的地方。
艾妍不是沒想過雲淡風清、花香縈繞的雙宿雙飛的美麗,但她知道愛是心裏的一個結,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解開的,無緣的人不論多麼盡力,都無法解開心底糾纏的結。
所以她期待的那副風景,可以憧憬、可以思念、可以想象、可以買不向前,但不可以妥協。
對艾妍來說,愛情的過程就像釀一壇桂花酒的過程,桂花酒需要慢慢采摘、慢慢發酵、慢慢期待然後才可能釀出濃濃的甜美的味道。而愛是心裏麵的一個慢動作,需要慢慢靠近、慢慢熟悉、慢慢升溫、慢慢濃烈、慢慢難以割舍,慢慢把甜蜜、幸福、體貼、關愛、思念貫穿到相處中,這中間的每一步來不得半點虛假,將就不得、忽略不成。
所以,在她不確定會在何時結束單身的時候,她會順手將過長的心情荒草細細修剪,會盡己所能把日子過得像煮一碗芬芳馥鬱、意味深長的茶,茶香彌漫而生活繁花盛開。
然後在這樣的氤氳香氣中期待不需要多麼高貴,但絕對要經得起淡淡流年光景暗換的、有紮實根基、有充足養料的愛情。也許尋尋覓覓這麼多年隻是為了等待那牽手一瞬間,也隻是為了某一天可以成為那對雙宿雙飛、終生不離不棄的雎鳩,比翼到天盡頭。
那麼,這一年,在花香正濃時等待那個珍視花兒的人將她們美麗的容顏收藏,讓牽手的溫度如聖火,在心裏永不熄滅,溫暖一生。
在回家的路上艾妍愈發的多愁善感,不知道是否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生活一下子被打亂,原本是一個人去食堂一個人走路一個人憂傷,但是這樣的改變的確讓人興奮,又害怕卻也十分期待。
高二學業考試這個學期或許是最輕鬆的了,雖然是理科,但是文科類的科目也要象征性的完結一下,所以大家也都沒放在心上。劉嬋嬋繼續看她的小說,每次寫記敘文她依然喜歡編造一些生啊死啊的文章,不過狗血的是每次都可以拿到高分。然後同學們給了她一個稱號“苦情小天後”。她幾乎寫的都是“媽媽再愛我一次“爸爸不要丟下我”之類的賺足眼淚的文章,真實卻也不俗套,而艾妍幾乎是完美的應試作文,有文采,有觀點,有思想,每次也能拿高分。至於阮浩中還像以前一樣沒什麼變化,大家在剛進班的時候都揚言要奮鬥要吃苦,結果一個禮拜之後都原形畢露,艾妍老是嘲笑阮浩中說他的學習效率很高,因為一節課上,阮浩中要聽大狗川聊關於張學友的八卦,還要聽艾妍教訓他說他上課不用心,並且他還要聽聽英語課,又順便寫寫化學作業,偶爾還寫數學,每次艾妍提到阮浩中這些不靠譜的事情,他總是一笑了之。艾妍很不服氣阮浩中老是一副悲天憫人的笑容,好像經曆了很多悲愴似的。說的艾妍和阮浩中,他們的關係最大的一次轉折或許是在互相看讀書筆記的那一次,艾妍看了阮浩中的讀書筆記才覺得他是一個多麼不一樣的人,他追求鄉村愛情,他渴望不羈放縱的一生,但是從表麵來看他就是一個不緊不慢無關緊要的人,看來文字真的是拉近人距離的東西。艾妍也會時不時的寫一些看過的文藝的小紙條扔給阮浩中,比如海子的“你在魚市上尋找下弦月我在月光下經過小河流”“你的眼睛會笑,完成一條小橋,感覺你的來到,是風的呼嘯”“隻因陽光正好,你經過我身旁,你說我,荒不荒唐。”你知不知道思念一個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後用很長很長的時間一顆一顆流成熱淚’。像這些文藝的小段子,艾妍是喜歡不過的,每次隻能埋在日記本裏,自從遇見了阮浩中她便如魚得水,什麼都可以對他說。遲到的時候忘記買早餐,阮浩中會把自己的給她,艾妍把牌帶到學校來給同學們玩,後來被班主任逮了個正著,老師問是誰的牌,也是阮浩中第一時間站出來承認,在最緊要的關頭,阮浩中總是會立馬站出來解圍,壞的是她發現不知不覺不見到他不是很習慣,或許這就是友情的力量。還有很多次艾妍都在圖書館看見阮浩中,怎麼每次都是那麼巧,每次她坐在地上津津有味的看著漫畫就會看見不遠處阮浩中的一個腦袋,因為他很高所以可以直接站著看書把書放在書架最頂層,圖書館幾乎沒什麼人,大家看書都在圖書閱覽室,因此這人煙稀少的圖書館變成了艾妍的天堂。她每次都不顧形象的坐在地上看書,詩詞歌賦漫畫繪本她都看,而阮浩中每次都在武俠科幻那一欄徘徊,他們倆在同桌時也沒說在書館見著對方了,就好像沒遇見過一樣。很多次在課堂上阮浩中都會艾妍講小話講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