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話說以尹昌衡、羅綸為正、副都督的大漢四川軍政府,正不遺餘力地為堵住重慶大蜀軍政府西征的借口時,重慶派出的西征軍卻推進得極其緩慢。
究其原因,一是兵力不足,二是想造造聲勢。
當日,夏之時在龍泉驛發動兵變後,打出了川省“中華革命軍”的旗號,但隨他革命的隻有兩百多人,直接進攻成都顯然不行,他準備率領這兩百多人去川南與王天傑等人會合,但是端方的入川鄂省新軍已有一營進抵資州,堵住了他們南去之路,而此時,第十七鎮統製朱慶瀾已派龍光率一個營趕往龍泉驛鎮壓兵變,夏之時就帶著這兩百多人出龍泉山隘口向東去了。
一路上,不斷有小股的保路軍加入他的隊伍,進入樂至縣境時,他的隊伍已經有四百多人了。他們得到消息,樂至縣城駐有巡防軍的一個混成支隊,有三百多人。於是他們以省城派來的援軍的名義,賺開了城門,收編了這支巡防軍。但是追兵也還在跟進,於是他們放棄樂至縣城,繼續東進到了安嶽縣。安嶽縣城無兵,而且有革命黨在那裏策動反正,他們就進了安嶽縣城。在安嶽縣城休整時,當地又有一些人加入了這支隊伍,人馬增加到近千人。而安嶽處川省之中,是個四戰之地,而且又無險可守,這讓夏之時陷入了守與走的兩難境地。
恰在此時,重慶的革命黨派人來跟他聯係來了。
原來,龍泉驛兵變的消息幾天前就傳到了重慶,重慶的革命黨一直都在關注這支隊伍的動向,並派出人來與他們聯絡,希望這支隊伍去重慶,幫助重慶的革命黨奪取川東重鎮重慶,建立川省的革命軍政府,以推動川省的革命。
於是,夏之時率“中華革命軍”近千人放棄安嶽縣城,經潼南從水路向重慶進發了。
“中華革命軍”進軍重慶的消息,被探子迅速送到了川東道道台朱有基的麵前。
朱有基立即派人把重慶知府鈕傳善、巴縣知縣段崇嘉以及駐重慶巡防軍各營管帶找來,商量如何應對夏之時的東征。
商量了半天,也沒得出一個具體的應對辦法。最後,那幾個巡防營的管帶站起來說了話,表示願意帶手下人馬堅守城池。會議也就不了了之了。
十月初一,夏之時率部進抵浮屠關。
守關的水警巡防營本來就傾向革命,立即開關響應。水警巡防營管帶見大勢已去,幹脆在關上宣布擁護革命,率全營加入了“中華革命軍”。
夏之時就以水警巡防營為先導,挺進重慶府城,此時,重慶城內的巡防營、武裝商團也舉行了暴動,宣布加入“中華革命軍”。
川東道朱有基見勢不妙,棄印出逃。重慶知府鈕傳善、巴縣知縣段崇嘉聽說朱有基逃了,就立即宣布投誠。
十月初二,夏之時部幾乎不費一槍一彈就進了重慶。
當天,夏之時和重慶的革命黨會議,決定通電全國,宣布獨立。他們在重慶成立了四川大蜀軍政府,改用湖北軍政府使用的黃帝紀年,同盟會員張培爵、夏之時擔任大蜀軍政府都督、副都督。
大蜀軍政府在重慶張貼了告示:
興漢排滿,保衛商民,大軍起義,雞犬無驚;衙署局所,教堂教民,一律保護,不許侵犯;如有匪徒,乘機搶劫,軍法從事,殺之勿教;言出法隨,凜遵勿越!
就這樣,他們把組織政府、出榜安民的事情做完了。
重慶雖然發生了革命,但市井平靜,秩序井然。軍政府除安排警察維持社會治安外,就把精力都用在了擴大影響、推動全川的革命上了。
軍政府成員就集中在軍政府會議廳會議,商量下一步的事情。
都督張培爵首先說道:“各位同誌,我們向全國通電,宣布了川省獨立,但我們實際上隻控製了重慶府,成都還在趙爾豐手裏,端方還帶著人馬趕往成都,還有很多州縣被滿清的府、縣官掌握著,我們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打垮趙爾豐和端方,接管全川的府、州、縣,完成全川的革命,請各位都說說,我們具體怎麼做。”
副都督夏之時接著說道:“各位同誌,之時以為,第一是馬上組建軍隊,把我們現有的人馬整編成正規軍,由軍政府指揮;第二是籌集彈藥糧草;第三是聯絡川南的王天傑和川東北的李紹伊,組成川省革命聯軍,集中力量西征,奪取各府、州、縣和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