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財神爺磕響頭——磕腫前額也沒用。
稱為正財神的趙公明
趙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稱趙玄壇。“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也有護法之意。
據我國古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的描述,在商周交戰的時候,太乙真人破解了聞太師的“化血陣”後,聞太師無計可施。忽憶起峨眉山羅浮洞趙公明,就親自乘騎黑麒麟,掛金鞭,往羅浮洞來,邀其前來助陣。
當時的趙公明是居於峨眉山羅浮洞的截道人,他受殷商太師聞仲禮請,於是下山助紂抗周。由於他藝高術強,使闡教的仙人及將領們都不是對手,接連敗陣。後來,薑子牙隻好請陸壓以法術將之暗殺。
《封神演義》裏說,薑子牙並沒有封趙公明為財神,隻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簡稱“玄壇真君”。主管“迎祥納福”,統帥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和利市仙官,統管人間一切金銀財寶。
古籍《三教搜神大全》稱趙公明神通廣大:
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除瘟剪瘧,保病禳災……至如訟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釋,公平買賣求財,公能使之獲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對神禱,無不如意。
被封為“玄壇真君”的趙公明是負責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的。後來,民間認為趙公明統帥的“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這四名與財富有關的小神分別對應著招寶、納珍、招財和利市,因而尊他為財神。
道教宮觀中的財神神像,多為黑麵濃須,騎黑虎,一手執銀鞭,一手持元寶,全副戎裝,那就是趙公明武財神,即趙公元帥像。
除了普遍意義上認為趙公明是被虛構出的人物以外,也有一些確有其人的身世傳說。
相傳趙公明是一位經商奇才,經商理念以信用為本,以聰穎勤勞而聚財有方;以經營得當,管理嚴密而理財有道;以慈善愛民、仗義濟困和疏財愛國而用財有義。古人在感悟趙公明的財富文化時,將趙公明逐步神化。
相傳趙公明出生在趙大村,出生的時辰在三月十五日黃昏後天將黑時。趙公明自幼家境貧寒,年輕時為力大技精,背運木材。為人誠實守信,見義勇為,深得工友信任。木材商十分讚賞,多次獎勵。
趙公明攢下錢財以後,又借錢款憑著勇氣膽識和誠信,自任木商,進行經營。趙公明目光遠大,胸懷寬廣,人人都信賴他,爭著和趙公明做生意,他因此而積累了巨額財富。
當時,有人借趙公明的百金做生意,不料想遭遇天災虧了本,一時無力償還債務。趙公明僅僅讓其還了一雙筷子,就抵消所欠的債賬。這是他為富行仁,義利雙收的行為。
趙公明不但周濟貧困,出手大方,而且資助國家的軍事行動,親自參軍打仗,十分勇敢。他曾經一邊經營商業,一邊到終南山樓觀拜訪道家學者,精研道理修得正道。
還有人說,趙公明馴養了一隻曾經騷擾平原百姓的黑色老虎,人們視為奇跡,稱為趙公明的黑虎坐騎。這樣一來,趙公明講信用、扶貧助困、學道修行、和美處事、善於隱諱。集眾多美德於一身,後人才將趙公明敬為財神。
傳說畢竟是傳說,因為沒有學者能確定趙公明到底是哪個朝代的人。由於趙公明其人的本尊模糊不清,他的財神形象也是曆經變遷才確定下來。
在東晉幹寶的《搜神記》中,趙公明的形象是專替天神勾取人命的鬼將。因為晉朝是個戰亂年代,人的生命時刻受到戰爭威脅,所以有了這樣的形象。
在南朝煉丹家陶弘景所著的《真誥》中,趙公明司士塚中事,勾魂索命,也可以算是治人疾病的瘟神。這也跟戰亂年代瘟疫流行有關係。由此,趙公明的神靈職責隨之增加並轉移。
隋唐時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記載的5位瘟神中就有趙公明:
隋開皇十一年有五瘟神見……白袍之秋瘟神是趙公明。是歲大瘟,帝乃立祠,封為將軍。
元明之間,趙公明的神跡有了更完整的記載稱。古時的天上又是個太陽,其中的9個被大羿射下以後,變化為九鳥,墬落於青城山,變成九鬼王。
在這九鬼王中,有八鬼行病害人,但是剩下的那個由太陽化身的鬼卻獨化為人,取名為趙公明,避隱蜀中,精修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