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爹在秦歌耕完秧地的第二天就把發了芽的種子給灑下去了,放好了水,挑了點糞肥在裏麵,好讓它們快快長大,其他的地再翻一天就能翻完了,翻完之後,晾曬一陣子,下次插秧的時候再把地耙一遍耙平就可以插秧了,想到就要幹完了,秦歌今天很輕鬆。
田地裏有很多年輕的小子在熱火朝天的幹著,有一家非常醒目,因為他們家生了四個小子,把村裏人給羨慕了一把,瞧他們的阿姆,多能生,還生的都是小子,長大了力氣大,都是幹活的好手,
但是是福也是禍,他們的阿爹為了能養活四張能吃的嘴,去縣城裏做幫工,從高處摔下來,半身不遂,為了不拖累夫郎兒子們,自殺了,而他們的阿姆,為了養活四個小子,白天幹活,晚上趕繡工,當時盡管有大兒子幫著幹農活,但是後來慢慢就不行了,眼睛也差點熬瞎了,
現在好不容易把兒子們拉扯大,大的已經18歲,二兒子也16歲了,都是到了娶親的年齡了,但是家徒四壁,娶不起啊,何況因為常年的勞累,他們的阿姆引發了一些舊疾,經常腰酸,背痛,才30多歲就已經像個50歲的老嫗了。
現在四個兒子長大了,都是幹活的一把好手,最小的11歲,也在下地幹活,他們租了村子裏秦員外的十幾畝水田,就希望來年有個好收成。
快到中午了,下午再弄半個時辰就可以完了,秦歌把牛牽到水庫處,找了個樁子把牛拴住,那裏最近是牛的聚集地,很多人家中午都會把牛拴在那裏讓牛休息,栓完之後就先下山了,幾個小崽子待會兒會過來喂草料,喂完就會下山回家。
秦歌洗完臉沒事幹就去看小夫郎做菜去了,小夫郎做菜學的很快,看幾次就學會了,其實做家常菜也不外乎搭配和佐料問題,一般的肉菜加點蒜,薑絲和辣椒,再配點醬油就已經比較好吃了。
而且秦歌找了個小陶罐,把醬油和醋按2:1的比例混在一塊,加點鹽和白開水,攪拌一下,就成了現代的生抽,炒菜加點這個,非常方便,不用想著加這個多少加那個多少了。
十幾年前是戰爭年代,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何況是去做色香味俱全的菜呢,隻有在一個繁華的年代,這些才會興起。很多人家都窮怕了,嬤嬤(就是婆婆)一般都是過過窮日子的人,自己以前做夫郎的時候日子不好過,現在日子雖然好過了,但是以前的苦日子深入骨髓,手裏拿捏著夫郎,夫郎一般也不怎麼幹逾越。
還有很多新夫郎沒見過做菜可以加那麼多調料,以為做菜就是那樣,也不會去考究,還是沿襲著嬤嬤們的做法。
像欣兒估計以前也吃過像樣的菜,但畢竟年齡小,沒記住,何況在他大伯那麼摳的一個家裏,自然也做不出什麼好菜來,但勝在孰能生巧,對菜的火候還是拿捏的比較準。
今天秦爹收雞蛋的時候正好路上有個村子裏殺豬,買了個新鮮的豬耳朵過來的,看小夫郎爆炒的很不錯,很香,很誘人啊,還有空心菜葉,空心菜莖炒青辣椒加了點油渣渣,一看就是今天熬豬油了,估計秦爹買了點豬油回來了,還有一個絲瓜湯。
色香味俱全啊,秦歌桌子上擺好了碗筷,就等著兩個小的回來一起開飯了,秦爹在後院和他的豬邊喂豬邊聊感情呢。小夫郎做完這些就在那繡手帕,本來秦歌想湊過去看看,奈何全身髒兮兮的,還是算了吧,就逗弄逗弄團團吧。
等了挺久的了,兩個小的才飛奔而來,看見兩個一臉灰頭土臉一身汗的樣子,秦歌趕緊叫他們去洗臉,飯都快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