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諸葛亮親自耕種田地,喜好吟詠《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當時一般的人沒有誰承認他這樣自比,隻有博陵的崔州平、穎川的徐元直與諸葛亮十分友好,說確實是這樣。
當時先主劉備駐軍新野。徐庶拜見先主,先主非常器重他。他對先主說:“諸葛孔明是臥龍啊,將軍您想見見他嗎?”先主回答說:“您與他一起來吧。”徐庶說:“這個人隻能到他那兒去見他,不能委屈把他叫到這裏來,將軍您應當屈尊去拜訪他。”
因此先主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於是劉備屏退身邊的人,對諸葛亮說:“漢朝的天下衰敗崩潰,奸臣們盜用朝廷的政令專權,使得皇上遭難出奔。我不估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入,力量能否勝人,而想要在天下人麵前伸張大義,然而我的才能謀略不夠,終於因此遭到失敗挫折,到了今天這樣的地步。可是我的誌向至今仍然還沒有罷休,您認為應該怎樣製定策略呢?”諸葛亮回答說:“自從董卓專權亂國以來,英雄豪傑們都一並興起割據,占領統治幾州幾郡的,數也數不盡。曹操比起袁紹來,名聲低微,兵馬也少,然而曹操終於能夠打敗袁紹,由弱變強的原因,不隻是時機好,而且還因為謀劃得當啊。現在曹操已經擁有百萬大軍,挾製著皇帝對諸侯發號施令,曹操這方麵確實不能夠同他較量爭強。孫權占據著江東,已經經曆了三代,地勢險要,百姓歸附,又有賢良能幹的人替他效力,孫權這方麵可以把他作為外援而不能夠打他的主意。荊州北麵據有漢水和沔水,南麵直到沿海地區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麵連接吳郡和會稽,西麵直通巴郡和蜀郡,這裏是用兵打仗的戰略要地,然而它的主人劉表守不住,這大概是天意用它來資助將軍您的,將軍有這個意圖嗎?益州地勢險要,肥沃的田地一望千裏,是個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形勢險固的地方,漢高祖劉邦憑借這個地方建立了帝業,劉璋昏庸無能,張魯占據漢中,在北麵與他對峙;劉璋人口眾多地方富饒,卻不知道關心愛惜。明智賢能的人,盼望得到賢能的君主。將軍您是皇族的後代,信用義氣聞名天下,廣泛地招攬了英雄豪傑,盼望賢才如饑似渴。如果占據了荊州和益州,守住那裏的險要之處,西麵結和諸戎,南麵安撫夷越,對外與孫權交好,對內整頓政治。天下形勢一旦發生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向宛城和洛陽一帶進軍,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向秦川進兵,老百姓誰還敢不用竹籃盛著飯,用酒壺裝著酒來迎接將軍您呢?果真這樣的話,那麼王霸大業就能夠成功,漢朝的天下就可以複興了。”先生劉備說:“好!”從此和諸葛亮的交情一天比一天親密。
關羽、張飛等人不高興,先主向他們解釋說:“我有了孔明,就像魚有了水一樣,希望各位不要再議論了。”關羽、張飛等才停止議論。
賞讀
“躬耕”、“自比”等。是高度概括、幾近白描的正麵描寫;“時人莫之許也”是反麵襯托:“謂為信然”以及徐庶的大力推薦,是側麵描寫;最後張飛、關羽的不悅。又是以側麵烘托。當然文章的中心部分是隆中對策。這一段通過諸葛亮對整個時局洞若觀火的分析。精辟入理的判斷。充分表現出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軍事家的形象。另外,本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步步深入。敘事富有波瀾。說理富於雄辯。在語言上也十分簡潔洗煉,鮮明生動。總之這篇文章既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又具有極強的文學色彩。有名的“三顧茅廬”的故事就源出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