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當天,天勤帝醜時即起,穿戴十六層朝服,於寅時從勤政殿起程前往太廟。
太廟位與皇宮的東側,是根據古典上“左祖右社”來建造的,左祖是皇家祭祀祖宗的地方,叫太廟,右社呢,是皇家祭神的地方,叫社稷壇。
太廟主要有三大殿,大殿兩側各有十五配殿,東配殿供奉著曆代的有功皇族的牌位,西配殿供奉異姓功臣牌位。大殿之後的中殿和後殿都是黃琉璃瓦廡殿頂的九間大殿,中殿稱寢殿,後殿稱祧廟。
後麵還有神廚、神庫、宰牲亭、治牲房等。通常祭祖的情況有新帝登極,或皇帝親政、大婚、上尊號、徽號、萬壽、冊立、凱旋、獻俘、廢後告廟、奉安梓官等,都要上太廟祭祀,當然如果皇帝想要覺得有必要祭祖的時候,也是會舉辦儀式的。一般來說,隻有正妃以上級別的後妃才有資格跟隨皇帝一起參加祭祖儀式,皇子和公主也需一同參拜。如果讓成年的皇子主持祭祖儀式的話,通常就說明這個皇子將會是未來的太子。
祭祀太廟當日的前三天所有的人要齋戒、禁欲、忌酒,三日後方可動酒肉。而且祭祖程序極其的繁雜,光祭祀當日百官跟隨皇帝叩拜就得過百次,跪下的時辰更是多過站著的時間,且吃東西的時候都是早晚不見太陽的,可以想象這大祭可並不是什麼輕鬆的事。
殿宇雄偉壯麗,四周古木參天,鬆柏蒼翠,加上宏大的鍾鼓聲,讓所有的人肅然起敬,一個個莊嚴肅穆,手持象笏,跟隨在天勤身後緩慢的行進著。
報唱官高聲唱道:“吉時到,請皇上入殿祭拜!”
天勤帝邁著四方步進入大殿,身後黑壓壓的跪了一片,報唱官再次高喝,由天勤帝親自宣讀祭文,無非是歌功頌德話,然後再將自己的些微漏行表述一番,以示不忘祖宗功德,以祖宗為榜樣,努力做個好皇帝。冗長的祭文過後,報唱官喊道:
“行叩拜禮!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奏樂。行叩拜禮。再行叩拜禮……”就這樣跪下起來再跪下再起來,行三跪九叩大禮。有些年老體弱的都有點吃不消了。然後由天勤帝點上三柱約成人食指粗細的香,再奉上犧牲、粢盛、玉帛等祭祀品後,再行三跪九叩大禮。隨後,正妃和百官退出太廟,去往偏殿休息,留天勤帝一人在太廟跪拜,通常為一個時辰。宮侍和宮衛在外守候,防止意外發生。
這次祭祖,實妃因剛剛生產完,身子虛弱,而暖妃身子也沒好利索,吃不得辛苦,天勤帝便沒有叫上她們倆,隻有華妃和貞恩跟著參加。在偏殿休息時,兩人各據一方,互成犄角之勢,華妃看貞恩不順眼是由來已久的事,貞恩最近要忙的事情太多,實在無力再和華妃起衝突,刻意選了一個角落休息,希望可以不被注意。青蘭勸她休息一下,貞恩也著實覺得累,便閉目休息起來。
約莫一刻鍾後,外麵忽然傳來陣陣腳步聲,伴隨著“有刺客,有刺客”的喊聲,驚得殿內所有人都幾乎跳了起來,貞恩更是心中一緊,而華妃則驚呼“陛下”趕忙往外衝,女侍們連攔都攔不住。
等所有人趕到太廟外,廟堂的門早已反常地緊緊關閉,門口地上三三兩兩躺著一些黑衣人和宮衛的屍體,真可以稱得上是血濺三尺。宮衛將太廟四周包圍地嚴嚴實實,空氣裏到處彌漫著緊張的因子。總領大臣等幾位大臣都在緊張地商量著什麼,但四處都看不到天勤帝的影子,剛剛到的貞恩,早被嚇得麵色蒼白,幾乎站立不住。至於華妃。當場暈倒,被人抬走了。
貞恩好不容易緩過勁來,顫抖著走向總領大臣問道:“陛下,陛下呢?”
“見過娘娘。此地凶險,娘娘還是回宮等候消息吧。”總領大臣避開了貞恩的問題,隻勸她回宮。
“陛下呢?”貞恩什麼都顧不上,隻想知道他的消息。
“這……娘娘,借一步說話。”總領大臣見貞恩不為所動,隻得將事情相告,“陛下被一刺客劫持,目前還在太廟內。不過娘娘請放心,刺客所來並非為取陛下性命,但臣等仍不知刺客到底是要什麼。”
被劫持!?貞恩幾乎昏過去,但她仍是堅持了下來,腦中轉得飛快,既不是為了陛下的命,那劫持陛下到底意欲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