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福特說:“失敗能提供你以更聰明的方式獲取再次出發的機會。”其實,偉大的牛頓、愛迪生,尚且還有失敗的時候,何況平凡的你我。況且,從某種意義來說,人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甚至於個人要是沒有大失敗,就沒有大成功。你去問問成功的人,他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他們經曆的失敗比你想象的還要多得多。他們之所以現在成功,就是因為以前積累了太多太多的失敗。隻是他們不怕失敗,耐心而又細致地研究失敗的原因,然後,一步一步地把它們解決,最後才取得了勝利。
總之,失敗並不可怕,對它要保持積極的心態,看到自己具有足夠的力量。一位學者指出,對失敗保持健康的心態應當把握以下三條原則:
每個人都會麵臨困難,掙紮奮鬥的人,遇著失敗的危險,努力拚搏,有煩惱,取得成功的人,固然帶來喜悅,但經驗證明,抵達終點的人,往往比那些正在奮鬥的人,反而有更多的煩惱,因此,人人都有煩惱。一種沒有煩惱的生活,根本是一種幻想和自欺欺人的說法,追求這種沒有煩惱的生活,隻有徒耗生命而已。
每個難題都會對你產生影響,你能夠控製自己的反應,你卻不能夠控製潮流的趨勢和避免厄運。但是,你能夠決定自己的態度。你的反應能夠使你遭遇的痛苦更加劇烈,也能使它立刻減輕,當你控製了問題對你的影響。你的反應是關鍵所在,你的反應使你可以變得更堅強或更軟弱。
每個難題都有轉機,任何問題都隱含著創造的可能。問題的產生是成功的發端和動力。問題的產生總是為某一些人創造機會。一個人的困難或許就是另一個人的機會。要抓住時代,促成轉機。
其實,人的一生是在進行一場馬拉鬆賽。人生這場馬拉鬆賽,漫長、坎坷和艱難,需要忍耐、堅持和奮鬥。要在漫漫人生路上取得成就,隻能靠恒心去挺、去忍、去拚搏。無論做人做事,都需要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逆境是磨煉人的最高學府”。巴爾紮克也說過:“困難對天才是塊墊腳石,對能幹的人是財富,對弱者才是萬丈深淵。”逆境有兩重性,既可毀人,又可煉人。它能使弱者消沉而自毀,也能使強者升華而自強。對待挫折和困難,惟有永不放棄,堅持到底,才能讓自己感受到勝利的喜悅。
永不言敗的人,隻要自己不奢望凡事一次就能成功,而能在曆經磨難之餘,意誌上再接再厲,耐力上繼續承受挫折,更加精進有力,何患事業無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