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是我國明朝偉大的藥物學家、醫學家。李時珍和他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蘄州(今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門外瓦硝壩人。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
李時珍的家鄉蘄州,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城鎮,曆代這裏都是州郡府所在地。蘄州一向政治、經濟、文化都比較發達。蘄州鎮瀕臨長江,背靠雨湖和缺齒山,位於湖北、河南、安徽、江西四省之間,曆來是交通要道,水陸往來必經之地。蘄州物產豐富,以盛產棉麻、藥材聞名全國,又因為交通比較便利,所以長期以來成為藥材買賣集散的中心。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就生長在這樣一個得天獨厚的地方。
李時珍的祖上都行醫。他的祖父是一個搖著銅鈴走街串巷的走方郎中。雖然李家世代行醫,但沒有什麼名氣,也沒有留下什麼醫學著作。在李時珍很小的時候,他的祖父就離開了人世。
李時珍的父親名叫李言聞,號月池,著有《月池人參傳》、《四診發明》、《痘疹證治》和《蘄艾傳》等書,在家鄉一帶名聲很大,是個有名的醫生。李言聞青少年時代熱衷功名,曾考取貢生。由於在鄉試時考了幾次也沒有考中,於是就棄儒從醫,繼承了祖業。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
李時珍的母親張氏,是一個賢慧的家庭婦女。由於她身體衰弱,加上營養不良,在生下李時珍不久,就病倒了。李時珍還有一個哥哥叫李果珍。
傳說李時珍出生前,家裏的院子裏長出了珍貴的靈芝草。有一隻梅花鹿闖進李家,在李家的藥鋪裏,轉了很長時間不肯離去,直到李時珍呱呱落地。其實,伴隨李時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不是什麼靈芝、梅花鹿等吉祥征兆,而是疾病纏身。可以說,幼年時代的李時珍,是伴隨著疾病、痛苦和藥罐子長大的。
那是公元1518年的一天,蘄州瓦硝壩李醫生家裏,一個男孩生了下來。左鄰右舍聽到這個消息,都趕來看望。大家見這個孩子生得十分瘦弱,小嘴一張一合,好像在哭,卻聽不到聲音。大家看到這種情況,一個個都在暗暗地擔心,覺得情況不大好,這孩子隻怕活不長。
可是,孩子的父親李月池卻十分鎮靜。他用藥草煮了水替孩子洗澡,拿藥草煎了湯給孩子吮吸,這樣,過了幾個時辰,孩子哇地一聲哭了出來。眾人這才放下心,高興地說:“好了!好了!哭出來就好了。”
這時,孩子的母親把孩子抱得緊緊的,用臉頰輕輕地親了一下孩子的臉。她自己也興奮地笑了起來。
這孩子就是李時珍。在以後好幾年的時間裏,孩子還是常常生病,身子一直很弱。有時能夠走動,他母親拿了個小板発,放在後園裏,叫他坐在那裏玩耍。
李月池是個懂藥草的醫生,常常收集一些藥草來做研究。有些可以種在地上的,他就種在地上;有些可以盆栽的,他就一盆一盆地栽起來。所以,這個小小的庭園裏,差不多一年四季都開滿了花。
我國的藥用植物,像牡丹、芍藥、水仙等等,原本就是很美麗很出名的花卉,另外,像貝母、山茱萸、款冬開出來的花也挺好看。孩子們見了,沒有不喜歡的。李時珍自然也很喜歡。他父親每天都要出去看病,母親又忙著料理家務,沒有時間去多照料他。可是,李時珍在後園裏,總是玩得很高興,並不感到寂寞。
他母親有時丟下手裏的活兒,到後園裏來收拾園裏的東西,順便陪伴他玩一會兒。這時候,李時珍就格外感到高興。母親提著噴壺,走在前麵澆花,他就拿著一隻小瓦罐,跟在母親後麵澆。澆一樣,他就問一樣:“媽媽,這個”母親溫柔地答道:“這是牽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