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01梨園絕戀1(3 / 3)

“有這樣的事?”楊書義覺得事情有些蹊蹺,連忙問,“後來呢?”

“後來話沒說完就走了,我趕了好遠都沒趕上!”楊宏遺憾地說。

好半天,楊書義冷靜地說:“宏兒別急,快查清琳琳的家庭住址,我們這就去琳琳家!”楊宏應聲去查。

兩人坐車經崎嶇的山路,終於在四個小時的顛簸後找到了謝琳琳的家。這是一間被大山環抱的平房,和周圍的房子一樣都屬於上個世紀的產物。楊書義下車後在屋前屋後小心地看了看,然後他示意楊宏去叫門。楊宏就在門口輕聲地問:“請問這是琳琳的家嗎?琳琳在家嗎?”忽然門開了,從屋裏走出楊宏先前遇上的那個女人來。楊宏禮貌地說:“謝阿姨您好,我是楊宏,我和爸爸來看您了,哦,對了,琳琳有沒有回家……”

“咦,真的是你?”楊宏的話還沒說完,謝玉瓊卻朝著楊書義說。

“天啊,你是蘭芳?是琳琳的媽媽嗎?”楊書義也驀地驚愣在那兒了,眼裏刹那間湧滿了淚,“是啊,整整25年了,我還真的找到你了啊?”

“爸爸,你認識謝阿姨?這到底怎麼回事呢?”楊宏象是墜入五裏霧中。

“宏兒,豈止是認識, 我們原來還是夫妻哩!”楊書義說著說著,狠勁地擦了一把眼角的淚。

什麼?楊宏嘴巴驚成了一個黑洞,他拚命撕扯著自己的衣服,不斷地喃喃著說:“那麼,琳琳是你們的女兒?天啊,這都是怎麼回事呢?”

楊書義還沒來得及說話,謝玉瓊接過話茬說:“是的,琳琳的確是我們的女兒。”

楊書義這下也瞪大了眼睛,不相信地看著謝玉瓊。謝玉瓊迎著兩人疑惑的目光,緩緩說出了事情的真相。

原來上世紀80年代前,東江縣劇團是很風光的,劇團的演員也跟著風光,一年四季在全國各地跑,有時候還出國,他們見的都是大人物。當然最風光的還是謝蘭芳,她是角兒,劇團的人都是跟著角兒到處跑的,而且到處吃著大魚大肉,他們對謝蘭芳很敬重,雖然多數人的敬重帶有很強的功利性,但有一個卻是真正的喜歡謝蘭芳,他就是楊全高。他很有心,怕謝蘭芳餓著,總在謝蘭芳的枕頭下放些餅幹和點心,謝蘭芳第一次到北京演出,楊全高還特地向劇組請假,跑去給謝蘭芳買全聚德烤鴨。隨著時間流駛,楊全高的一片癡情終於感動了謝蘭芳,兩人不久就結婚了。

但不盡人意的是,謝蘭芳婚後一直沒有身孕。兩人都搞不懂到底是誰的問題,謝蘭芳很失落。誰知這就給也一直偷偷喜歡謝蘭芳的宋子安提供了機會。其實謝蘭芳、楊全高和宋子安三人是好朋友,雖然謝蘭芳和楊全高結婚的時候宋子安也負氣娶了一位根本不懂京劇的女人蘇玉娟,但宋子安從內心裏是很嫉妒楊全高的。所以有一次謝蘭芳不經意間向宋子安說出不孕的事情後,宋子安就投其所好,先是滿嘴甜言蜜語安慰謝蘭芳,再是暗地裏和她偷情。謝蘭芳一開始還有些別扭,生怕楊全高知道,更怕劇團因此開除她。

可婚外情如冬天的野火一般熊熊燃燒著,更何況宋子安承諾一定給謝蘭芳一個完整的家,謝蘭芳相信了,不久還和宋子安私奔了。巧的是,有一天謝蘭芳發現自己懷上了孩子。女兒生下來後,兩個人都似乎有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慶幸。宋子安就抓緊回去和蘇玉娟離婚,可人家告訴他,他和謝蘭芳離開後不久,蘇玉娟和孩子就不知了去向,而且連楊全高也離開了劇團。宋子安無奈地告訴謝蘭芳,兩人就心安理得地過著無名卻有實的婚姻與家庭生活。

女兒一天天長大,謝蘭芳心裏的擔憂卻一天天瘋長。為什麼?因為她發現女兒越長越象楊全高,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可又怎麼得了呢?如果宋子安發現豈不是出大問題?但有一天,宋子安盯著女兒看了半晌,然後不陰不陽地對謝蘭芳說:“蘭芳,我看咱女兒象一個人啊!”謝蘭芳當時正在廚房炒菜,聽這話居然把盛菜的盤子給掉在地上了。這下宋子安象得了把柄似的,一把衝到謝蘭芳麵前,惡狠狠地問:“你不是一直沒能懷孕的嗎?你是個騙子,你一直在騙我……”“我,我也不知道怎麼弄成了這個樣子……”謝蘭芳囁嚅著聲音,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宋子安看謝蘭芳這樣,氣得臉色鐵青,他猛地推倒了廚房裏的碗櫃,於是劈嚦啪啦地響成一片,謝蘭芳隻有哭……

爭爭吵吵地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謝蘭芳對宋子安說:“子安,咱倆本來就是不合法的,要不,咱各找各的家去。”“不,”宋子安卻斬釘截鐵地說,“好馬不吃回頭草,把你女兒送人,咱們再生下自己的孩子,你看怎麼樣?”謝蘭芳惟恐再生意外,就答應下來。不久謝蘭芳到鄉下自己的娘家,把不到3歲的女兒托付給了自己的母親趙天秀。

可女兒的陰影到底還籠罩在宋子安的頭上,兩人三天兩頭的還是吵架,謝蘭芳傷心透了,想想這幾年走過的路,看看現在和宋子安過著的並不幸福的生活,她滿心的悔恨和不安。恰好那段時間,謝蘭芳解放戰爭期間被國民黨軍隊抓壯丁去了台灣的父親謝天成到大陸尋親找到了她們祖孫仨。謝天成誠懇地要求她們一家人一起到台灣,他要彌補多年來對她們的欠疚。於是一家人一合計,去台灣定居。謝蘭芳從此開始一心一意撫養女兒,當然還教她學京劇。為了忘記那些痛苦的往事,她讓女兒隨自己姓謝,叫琳琳,自己也改名叫謝玉瓊。

一晃20年過去,80高齡的謝天成因病去世,葉落總要歸根,去年初,祖孫仨又回到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