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兄妹(1 / 3)

夏日的太陽總是那麼炎熱,好似一個大火球一般高懸在天空,噴射出一條條金色的火舌,不斷地炙烤著大地。

一些行人這冒著酷暑在路上行走著,一些人帶著太陽帽或者打著遮陽傘,一些人卻赤著腦袋在烈日下急匆匆的行走著。

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的中葉,古老的華夏古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再也不是一個任人欺辱的弱國,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成為了一個武力強大的世界性強國之一。

經濟繁榮隨之而帶來的必定是文化繁榮。

因此,在華夏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學習研究古文化的熱潮,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以及一些其他少數民族的古文化,都被人翻了出來,拿到了桌麵上去研究。

這些文化之中,最熱門的當屬儒家文化。

追溯起來,儒文化也是我國最為古老的文化之一,早在上古時期,伏羲聖人便推演八卦,後又經文王進一步詳細闡釋,終於寫出了儒家著名的經典之一的《易經》。

和道家文化、巫文化自古就相傳下來。

因此,在當今的社會,學習古文化已經成了一個必修課。

雖說國家富強了,但是,即使是再富強,社會中總是存在著一部分窮苦人,這是社會的必然。

所謂的天國是不存在的,那根本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

在城市的道路兩旁還有一些窮苦的孩子和老人在搜集著易拉罐等一些可以賣錢維持生活的東西。

在一幢大樓的旁邊,一個孩子正彎著腰從地上撿起一個紅色的易拉罐,然後放到自己手中的編織袋。

看著自己手中編織袋中的易拉罐,十幾歲的男孩臉上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

心裏道:“這次這些易拉罐足夠自己攢夠一些錢,供自己和妹妹買些衣服還有報名學習的了。”

為了幫助這些窮苦人,政府專門設置一些垃圾回收站點,對於這些窮人的垃圾給予高出市場數倍價錢,以幫助這些人正常生活。

男孩編織袋裏的易拉罐足有幾十個,全部換成錢,對於他們來說可是一筆非常客觀的財富,足夠他和妹妹改善一下生活之用了。

男孩知足的笑了笑,他很明白一句話:知足常樂。因此,他對生活要求的並不高,隻要他和妹妹能夠吃飽穿暖就足夠了。

男孩扛起編織袋,急匆匆的朝著一個方向走去,前方不遠處就有一個政府專門收購點,他想快點換成錢,實現自己對妹妹的承諾:一個冰激淩。

他眼中全部都是妹妹那一雙清澈但充滿渴望的眼睛。

很快,小男孩就來到了收購點。

“小潭,你很準時啊,每天這個時候我都知道你會來。”

一個帶著眼鏡的中年人對著遠處正在走近的小男孩笑嗬嗬的道。看到小男孩背後的易拉罐後,又道:“這次有收獲不少啊,可要給自己和你妹妹買些好吃的東西哦。”

“崔叔叔好。”小男孩把背上的編織袋放到地上,另一隻手在臉上一抹,擦掉了臉上的汗水,笑著對中年人打了一聲招呼。

“嘿嘿,我當然會給妹妹買些好吃的東西。”

“給,喝點水吧,小家夥,這鬼天氣,實在是太熱了,全球變暖還真他媽的變暖了。”中年人說著遞給叫小潭的小男孩一杯純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