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遠兵變(2 / 3)

熊廷弼軍動手準備攻城,寧遠叛軍也毫不猶豫的搬出紅夷大炮,瞄準了熊廷弼的軍隊,眼看大明軍隊就要自相殘殺時,前任遼東巡撫站了出來,請求親自出城談判,勸說叛軍投降。極不情願看到明軍同室操戈的熊廷弼思量再三,也隻好點頭同意,而前任遼東巡撫孤身入城許久後,終於帶出叛軍投降的新條件——要求熊廷弼上書朝廷,赦免叛軍所有人的死罪,保證不殺叛軍一人,那一切條件都可以商量。否則的話,寧遠叛軍寧可與熊廷弼拚死一戰,也絕不投降。而且遼東巡撫又自告奮勇的提出,以自己為人質,換出被叛軍扣押的畢自肅,熊廷弼猶疑再三,遲遲不敢做出決定。

迫使熊廷弼同意叛軍條件的是來自建奴的壓力,差不多是在同一天,已經從朝鮮回師的建奴主力兵臨海州城下,同樣歸遼東巡撫直屬的海州明軍士氣崩潰,不戰而降,建奴一舉奪回當年被遼東巡撫借來的海州,又掉轉馬頭西進,兵鋒直指錦州城。而同樣歸遼東巡撫管轄的錦州軍隊也蠢蠢欲動,派出代表與錦州守將祖大壽和吳襄交涉,要求熊廷弼答應寧遠軍隊提出條件,否則的話,建奴大軍兵至錦州城下時——錦州軍隊將拒絕作戰。麵對這樣內外交困的局麵,熊廷弼也沒了辦法,隻得同意叛軍條件,向朝廷請旨赦免叛軍赦免,遼東巡撫也再度大義凜然的孤身入城,以自己為人質,換回了已經奄奄一息的畢自肅,隻是畢自肅遭受如此奇恥大辱,早已心萌死誌,剛一得脫自由,就跳下了寧遠城牆,自殺謝罪。

消息傳到京城,大明京城的百姓官民算是全慌了手腳,人人都害怕叛軍與建奴勾結,直接兵臨山海關下,到時候,建奴還有了寧遠城的紅夷大炮解決攻堅難題,熊廷弼還能不能守住山海關,也是一個大問題了。驚恐之下,京城的大戶富商紛紛搬運財物南下,準備逃到江南去躲避戰火,大部分的文武官員則是一邊收拾行李準備跑路,一邊瘋狂上表上奏,彈劾已經死了的畢自肅治軍無能,辜負聖恩,要求將畢自肅戮屍追罪,株連滿門,同時再度啟用前任遼東巡撫,穩定遼東局麵。隻有少數主戰官員主張武力鎮壓,讓大明戰神張好古率軍趕赴山海關,禦敵鎮叛!

“皇上,魏公公,不能遲疑了。”主戰派的首領朱純臣直接在金鑾殿上大吼道:“馬上下旨,讓宣大總督張好古率領屠奴軍趕赴山海關,協助熊廷弼鎮壓叛亂,抵禦建奴!張好古是我大明的當朝第一名將,他到了山海關,保管建奴不敢南下一步,寧遠叛軍也不敢再倒行逆施!”

“臣附議。”已經升任太常寺少卿的餘煌也站了出來,拱手說道:“皇上,魏公公,惟今之計,要使遼東局麵不致崩潰,隻有將張好古調任遼東,方能外擋建奴,內鎮叛亂!”

“臣附議!臣附議!臣也附議——!”不得不承認,張大少爺在大明朝廷上的戰神之名,確實是如日中天,麵對這樣的局麵,不僅與張大少爺交好的官員群起建議將張大少爺調到遼東,就連張大少爺的對頭馮銓、還有一直看張大少爺不順眼的曹於汴和陳新佳等東林黨官員,也都認為隻有張大少爺能夠逆轉現在的局麵,懇求明熹宗盡快下旨,把張大少爺這條瘋狗從宣大拉回來,放到遼東去咬建奴和叛軍去。

與官員們號召征調張大少爺回京的狂熱情緒截然相反的,以前遼東一有戰事就念叨張大少爺怎麼不在遼東的明熹宗和魏忠賢卻默不作聲,半天都不說一句話,倒是兵部尚書王永光站了出來,語氣沉重的說道:“各位大人,你們的提議都很好,將張好古調往遼東,是可以外擋建奴,內鎮叛軍——可是,張好古現在離不開宣大啊。”

“宣大也出事了?”張惟賢察言觀色,失聲驚叫道。王永光搖頭,苦笑著說道:“有張中正坐鎮,宣大倒不會那麼容易出事——可兵部昨天晚上剛剛收到宣大的告急文書,陝西亂賊高迎祥率賊軍十萬餘自興縣西進,有進犯太原的企圖,張好古為了確保汾水防線安全,已經派出了滿桂率軍南下太原,準備迎擊高迎祥亂軍!更糟糕的是,除了高迎祥的賊軍之外,張好古派到察哈爾草原上的細作還有一個重大發現,建奴已經派出了使者出使察哈爾草原,麵見蒙古汗林丹——張好古懷疑,建奴很可能將要以喀喇沁草原和科爾沁草原為誘餌,誘使蒙古林丹與我大明反目。為了預防萬一,張好古一邊親率重兵坐鎮寧武,隨時準備抵禦韃靼進犯,一邊向朝廷請旨,由他派出使者與林丹聯係談判,鞏固盟約,以免建奴與林丹達成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