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說,新加坡也有很老的唐人街,我想用今天的時間,好好去看看,還有沒有老的東西。“
“歐“楊梅晴聽了沉思了幾秒。“那我跟你去看看把,跟大師見識一下真正的古玩。“
“你不用為了陪我遷就我,“老何不好意思了,“也不是很好玩,很多地方還挺髒的,有的灰塵挺多,沒有你想象的光鮮。“
楊梅晴聽老何這麼謙虛,自己笑了:“不用緊張,不好玩不幹淨不要緊,咱們還是去了次唐人家啊,他們還都沒有去過呢。“
倆人都不認識路,隻能付了天價出租車費到了地方,老何心疼錢:“如果我們結束的早,我們可以走回去。“
楊梅晴看老何這麼節約,順著他講:“好吧,我們可以先買張地圖,研究一下路線。“
很快老何就不糾結於出租車費用啦,因為在古色古香的唐人街,老何發現了心儀的寶貝,是個鳥籠店。一個個圓形竹質籠旁邊,有一個引人注目得黃騰籠。老板說這個精美得鳥籠製作於民國初年。
看到自己得心頭好。語調始終低調得老何禁不住滔滔不絕對著楊梅晴講起來,“你看這個鳥籠,這一個鳥籠上,幾乎凝聚了所有中國古代的手工技藝,看似簡單,但構造複雜,配件豐富,包括板頂,籠架,籠條,籠門,籠鉤,曬杠,玉扳指,馬尾玄線等。“
“一個頂級的好籠,每個配件都是出自不同的名家之手,因為每個人都隻做最擅長的部分,哪怕隻是一個穿鳥食的竹簽。“
老何在講時,細心的把配件一一打開或拆開示意,以便楊梅晴觀賞。
“有時,會在古玩拍賣會上看到某種鳥籠配件被單個購買,有趣的是,賣家與買家都不知道它的功能,常常誤以為是古代裝飾品或文房寶物。“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引起美女注意,連老何也沒留意他講了這麼多廢話。
“一個頂級鳥籠上的每個配件都值得細細賞玩,包含竹木及金屬的雕刻,鎏金,壓花,鑲嵌,打磨玉石等諸多傳統手工技藝。“
“你仔細看這個黃騰籠,竹結構的每一節竹節的距離逐漸變大,你看看,雕的有多麼逼真,點金點的多巧,生動。“
楊梅晴沒覺得煩,隨著老何的指點看,果真如老何所言,有一種“內行看門道“的情趣所在。
“可惜,許多製作鳥籠的技藝已經失傳。“
“那這個籠子的價格呢?“楊梅晴關切的問。外行最容易理解的價值標準還是價格。
老何認真回答“我覺得價格隻是一個數字,收藏者看中的東西是價格背後的。例如我是因為個人愛好,也不排除經濟利益的可能。古玩的價值始終是人賦予的。“
“我之所以愛好古玩,並非我刻意挑選的,而是自然而然從懂事起就喜歡。古玩讓我感到真實與安靜。我還有個師傅很厲害,姓付,是個教授,在故宮博物院工作,看什麼都一眼準。“
“那有機會能帶我去拜訪他嘛?“
“當然行,隻要你不覺得無聊就行。“
在楊梅晴觀賞時,老何會耐心等待和提醒,在那個時刻與瞬間,古玩才會呈現出最舒服,最興奮的狀態。
“普通人收藏的都是可以流通的東西,我喜歡去挑戰性存世少的珍品,從各方麵去琢磨,了解,熟悉一樣珍品,這個過程會有難以言說的樂趣。拿著到手的古玩,與朋友飲茶閑聊,欣賞一個得來不易的寶貝,消磨時間,對我來說是一種極高的生活情趣。“老何把楊梅晴當作紅顏知己,講了這麼多掏心的話,老何覺得把自己的心都講空了,不知道楊梅晴,到底聽進去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