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解放(上)(1 / 1)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同年9月9日,侵華日軍在南京向國民政府遞交投降書。至此,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當勝利的凱歌傳到男人的耳中的時候,男人深深的鬆了一口氣,接著那張緊繃著的臉逐漸的放鬆來下,漸漸地轉化為一種久違的上揚嘴角,依稀透過他的臉不難發現這時候的男人不再是以前的那個男人了,經過時間的洗禮,他變得成熟起來:以前的他敢作敢為,絲毫不怕任何惡勢力,而現在他不能這樣,這並不是他貪生怕死,而是他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他有一個賢惠的妻子,幾個可愛的孩子:明禮,還有在抗戰中出生的德華和德茂,這些都成為男人放不下的重擔了。

1945年的國民政府上下一片歡騰,剛剛結束戰爭的華夏大地,滿是瘡痍,但是依然阻擋不了大眾內心的喜悅之情,這是一種民族的自豪感與卓越感。

男人素來不喜歡熱鬧,可是,這一次,他卻想熱鬧一回。

他顫顫巍巍的從抽屜裏拿出一件嶄新的中山裝,然後莊重的把它放在椅子上麵,他又從抽屜裏麵拿出一把梳子,耐心的梳著自己的頭發,等到確保每一根頭發都在它應該的位置之後,脫下他布滿灰塵的上衣,他再拿起椅子上的中山裝,用他幾近顫抖的手扣上每一粒扣子,仔細確保沒有任何錯誤的時候,又用手輕輕地怕打衣服上的灰塵,折好領子袖子等處,再艱難的穿上褲子,之後,他對著鏡子看了看,覺得還少了一定帽子,於是,又戴上一頂未曾動過的帽子,最後才滿意的對著鏡子出神的笑了,女人看著男人少有的笑容,也在一邊陪著笑。

男人說今晚會有焰火,他想去集市上看看,湊湊熱鬧。男人用那種孩子般淘氣的眼神看了看女人,女人領會後則看了看門口的孩子,男人這時候才注意到幾個孩子的存在,於是對女人說到:“孩子他媽,要不你在家裏帶孩子,我今晚出去看看有什麼好東西待會兒給你們稍回來?”女人很少趕集,聽到丈夫有禮物給她,自是同意了。

男人拿著錢,拄著拐杖,終於來到了集市上,此刻已是晚上。

夜色,月色,集市格外迷人,歡呼雀躍的人群,頭頂上空綻放的焰火不斷閃起,周圍的商鋪發出各具特色的叫賣聲,各色各式的人在街上攢動著,街道沿著一條彎彎的河流,河流上有穿梭的船隻,一輪明月鑲嵌在水中,河流中泛起的漣漪不斷擊打著男人的心,男人簡直看呆了。可越是這樣,男人卻更握緊了手中的錢,因為他想買一個最好的禮物給女人,拾掇來,拾掇去,最終男人把目光鎖定在了一塊古銅色的懷表上麵,一狠心,一咬牙,男人終於買下了這塊價值不菲的懷表。

買完表的男人分外高興,感覺自己完成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一樣,他的內心撲通撲通的跳著,他把表小心翼翼的別在上衣口袋裏麵,然後迫不及待的想回到村子裏麵去給大夥兒看看這玩意兒。想到這兒,男人的步子加快了。

回到村,掏出懷表,男人的周圍聚攏了一大群人,他們爭相看著這個從集會上帶來的新鮮寶貝,這個摸一摸,那個瞧一瞧,男人倒是樂意把好東西拿出來給大家分享,可是人心偏偏就是自私的,見了人家的好,自然也就忍不住嫉妒。終於,一句不和諧的話在人群中蹦了出來:“你一個農民,買懷表有什麼用啊?懷表是城裏人的貨件,你個鄉下人拿著有什麼用?”緊接著,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周遭的人由羨慕轉而變為嘲諷,“對啊,再說你是一個農民,在家都種不了地,你呀,是一個瘸子,瘸子有什麼用?買這些東西啊也改變不了你是一個瘸子這個事實啊,瘸子有什麼好羨慕的。”男人聽到這,低下了頭,把帽子摘了下來,臉上一陣紅,完全忘記了這塊表給他所帶來的光芒,他隻是耷拉著腦袋無力的聽著那些人議論,隻言片語流入他的耳中:“……對啊,他是一個瘸子耶……對,對,對,說的在理,有什麼好顯擺的……”

他永遠不會知道即使沒有了日本人,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他還有一個敵人,那就是中國人。前者蝕其肉體,後者蝕其靈魂。強大的永遠都要欺負弱小的,這個規律不僅僅滿足於國際關係,還滿足於那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