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平峰散記(1 / 1)

目的地是平峰,在西吉南。這個鄉鎮,再往西南,翻過山,就到甘肅的靜寧縣了。

早上乘吉普車動身。車一出縣城,就開始爬山。我第一次知道去平峰是經過興平的。興平,我已經去過幾趟了,竟沒曉得它與平峰是連係到一條脈搏之上的,感覺很少有幾棵像樣的樹!

每次下鄉,總是滿心期望到山美、樹密、清水悠悠的地方行一站,但是,每一次留給我的隻是一份沉沉的歎惋!你看,這山裏頭的天地像梳子梳過一樣,長勢最好的當屬麥子,而看到最多的也是麥子,天地之下似乎沒有一片供樹木生長的場所。在這樣的路上行走,你便感覺這確是典型的黃土高原的寫照。俯首見人家居住在山與山對應的溝沿之上,煙囪處點綴著幾棵稀稀落落的柳樹或楊樹。偶爾,你能在車窗中望見那山巔地勢險峻處獨獨地臥著一座堡子。堡子看來已有些歲月了。

車走著,我身心仿佛有一種在山的麵孔上行走的憂鬱。雲彩曆曆在目,仿佛伸手可觸。我再一次切近而直觀地看到了黃土高原讓人心澀的一幕。我踩在這張麵目之上,吟誦著心靈之歌。我陡然有一種深深地恐意,我不敢想,這張鑲貼著糧食的麵孔在盡收之後的禿兀。那一定是一個不盡如人意的麵孔。想想,這裏缺少些什麼?大概是樹!也隻有水和樹。

進入平峰,我們遠遠望見那座修建在高處的涼亭。聽說那是為紀念紅軍長征途經此地而建的。在街上,見碑上有高銳中將題寫的“平峰鎮”三個字。

接近十二點時,我們在目的地采訪了我們該采訪的人。過了一陣,天氣猛然熱了起來。我有些餓,到街上一問,才知平峰沒有一個清真飯館。在平峰街上,我緩緩觀望,發現平峰是在一個山巔的崾嶮之上的。這樣的地方,很讓人想到遠離城市、遠離了人群之後,而到一個風口上仰天神酌。我的心上突然蕩過一種難言的感覺。悄然地、悄然地,湧滿了愁緒。片時,聽當地幾位同誌說,這裏比西吉沙溝、白崖兩地的條件優越多了!而我卻一點也感受不到這種看似讓人費解的優越。

後來,一塊兒硬是將我推進鄉政府門口的那家潘氏飯館,說凡是縣上來的回漢領導皆是在這裏吃的。我心中略略平衡了一下。飯館裏有一個頭發紮得鬆散的女子,說父親不在,她是可以做的。說完就去動手了。這個飯館的肉聽說的確從興隆和縣上的回民肉攤上取的。我沒有吃。我渴望人們能理解各人心靈的那一份自然。

要回縣城了。我內心卻淒然掠過一種逃離的感覺。本來,我是還要準備到山頂亭子裏去一趟的,然而,不知為什麼我卻沒有一點心境了。

車啟動後,我似從睡夢中感到高山頂上的太陽如一盤炭火樣烤著我們。我打開車窗,任憑山頂的清風灌滿車篷。去時遙遠,回時亦遠!我仿佛聽見平峰低低的囈語。心中充滿了強烈的回響。車駛了一程,那一層層從山底覆蓋到山頂的糧食又一次全方位地襲入了我的視野。我的心堅硬起來。回首車後,平峰、還有那寄居著我的教育戰線上的朋友的興平,都越來越遠,已經被拋在了那個山頂的後麵了。忽然,眼簾裏閃出一位單薄年邁的婦女,肩挑著兩桶水從那個很陡的山坡上顫擺著身子攀上來。在那一刻裏,我的雙目被永久地固定下來。直至看不見什麼時,我才意識到是我疏遠了平峰,疏遠了那讓我駐足又讓我心中切記的西北黃土地上一個狹小幹旱缺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