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企業人才的妙招。
識人才能用人,不了解一個人,就不能用好一個人。
怎樣才能識人?其先決條件在於能公正無私,一視同仁,管理者必須具備如此胸襟,方能發掘真正人才。人才猶如冰山,浮出水麵者僅30%,沉於水底者達70%。所以,在一個企業裏,一些工作人員的巨大潛力未得到充分發揮,是常有的事,而作為老板應善於識別他們,使之不被埋沒。
怎樣識別你企業裏的人才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
看重他有沒有雄心壯誌
有才能的人必然有取得成就的強烈願望。他們通常有著遠大的理想,有著遠見卓識,而且他通過努力能更好地完成任務,不斷地去尋求發展的機會。
有無需要求助於他的人
如果你發現有許多人需要他的建議、意見和幫助,那他就是你要發現人才了,因為這說明了他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他的思想方法為人們所尊重。
是否有帶動性
他是否能帶動別人完成任務,是誰能動員別人進行工作以達到目標,因為這可以顯示出他有管理的能力。
他是如何做出決定的
注意能迅速轉變思想和說服別人的人。一個有才幹的高級管理人員往往能在相關信息都已具備時立即做出決定。
他能解決問題嗎
如果他是一個很勤奮的人,他從不會去向老板說:“我們有問題。”隻有在問題解決了之後,他才會找到老板彙報說:“剛才有這樣一種情況,我們這樣處理,結果是這樣。”
他比別人進步更快嗎
“人才”通常能把上級交代的任務完成得更快更好,因為他勤於做“家庭作業”,他隨時準備去接受額外任務。他認為自己必須更深地去挖掘,而不能隻滿足於懂得皮毛。
他是否勇於負責
除上麵提到的以外,勇於負責是一個企業人才的關鍵性條件。
要成為一個有遠見的領導人,你必須懂得人是有個性的,有特征的,隻有了解人的個性特點,才能夠真正做到管理好企業。古人指出:用駿馬去捕老鼠,不如用貓;餓漢得到寶物,還不如得到一碗粥。用物、用人,在於得當;使用不當,埋沒了寶物、人才,就收不到應有的效果。
從麵相識別人才
據泰國媒體報道,在泰國企業的員工招聘中,借助於中國古老的相麵術來招聘員工已經形成了一種潮流,許多公司都雇傭了專門研究相麵術的麵相師來甄選員工,甚至一位此類專家指出:即使求職者擁有某個學科的博士學位,如果麵相顯示他們聰明而缺乏耐性,企業也不會錄用的。
因此,了解麵相可以應用在各種場合,尤其是在經營管理方麵,能夠達到知人善用。
公司的管理人才
這樣的人才必須額頭廣寬,紋清發際順,顴骨飽滿,地閣方圓。
管理是包括由物管理到人事管理等諸多方麵。一個成功的管理人才是企業縱橫市場的靈魂人物,他必須具備有清楚的概念,以及事業管理的知識,才能穩坐其位。
思想、理智表現在額頭。額頭廣闊,額紋清晰有序,發際不亂的人,一般知識與理論都較清晰;耳朵輪廓分明,硬中帶軟,則說明此人善納諫言;顴骨是權力的對應,兩顴飽滿而不畸形的人,頗具威嚴與權力,能懾服人心;從額頭通過鼻梁到地閣,整個區域是觀察這類人有無人情味,五官不開或比例太小的人,氣度也較小,少有同情心或保守而不善表達善意
與心裏的感覺。地閣可以反映行動、衝勁,地閣呈弧線且肉豐而不露骨的人,腳踏實地,也少發動人身攻擊。
公司上層決策的人才
這類人才必須天倉飽滿,地閣肉厚要方圓。
負責公司決策方麵的工作,不僅要掌握商業一切資料,而且要能有效而正確傳達整個公司的意見和溝通,評估及創造一套有效且製度化的結構,這必須具有靈活的頭腦。
天倉(額頭)是頭腦思想彙集的地方,下腮骨是行動的軸心。天倉與下腮骨上下對稱而豐厚的人,思考比較縝密,行動果決,腳踏實地,不求僥幸。
如果天倉凹陷,或地閣兩側肌肉鬆弛臃腫,都可能是思想、行動有缺陷的特征。
企業研究開發的人才
這種人才必須要雙顴豐圓,山根至準頭之鼻梁骨隆起。
適合公司研究開發創新路線的人,顴骨有由外向內攏的傾向,鼻梁上出現細密整齊的直線紋,這種人能專心鑽研。
企業創新的人才
企業創新人才必須額頭圓大,少紋理,色澤清亮。
做人的基本條件是要不斷自我創新和提升,要使企業不斷有嶄新的麵貌,必須每個部門都有創新的意識,而每個人都必須有創新的熱切渴望。
麵相由額頭至鼻頭,色澤越來越光滑,額部最為圓大的人,很適合從事使用腦力的工作。而額頭越圓美、鼻梁挺直有肉的人,更適合開展新的工作,否則,不是精神消沉就是智能不開,很難發揮創新潛力。
營業代表
工農業代表必須天庭骨隆起,平正方闊,眉骨平滿。
營業代表是企業中很重要的職位,如何看一個人有無能力做業務代表,是從額頭中間由天中位向下劃一直線,就可看出。習慣用右手的人,右半部麵反映外在的行為與行動,左半部臉反映內在思想的結構。習慣用左手的人正好相反,左側反映行為與行動,右側反映思想的結構。左右兩側越對稱,表裏越合一,思想與行動協調,容易讓顧客信賴,產生相對的
信任感。右臉比左臉突出,或比例較大的人,屬於行動派,但欠缺策略的方針,單靠力與動的形象,無法單獨達成推銷的效果;左臉大過右臉,或較突出的人,屬思想派,隻有計劃卻不付諸於實踐,就算再精彩的計劃,也是空中樓閣。
透過假象識別人才
通過相貌、表情、表象來了解人,是“識人”的一種輔助手段。但是,把它絕對化,把“識人”變成以貌取人,就會錯看人才,乃至失去人才。
在三國時,東吳的國君孫權號稱是善識人才的明君,但卻曾“相馬失於瘦,遂遺千裏足。”周瑜死後,魯肅向孫權力薦龐統。孫權聽後先是大喜,但見麵後卻心中不高興。因為龐統生得濃眉掀鼻、黑麵短髯、形容古怪,加之龐統不推崇孫權一向器重的周瑜,孫權便錯誤地認為龐統隻不過是一介狂士,沒什麼大用。魯肅見孫權看不中龐統,於是便提醒孫權,龐統在赤壁大戰時曾獻連環計,立下奇功,以此說服孫權。而孫權卻頑固不化,最終把龐統從江南逼走。魯肅見事已至此,轉而把龐統推薦給劉備。誰知,愛才心切的劉備,也犯了同樣的錯誤,他見龐統相貌醜陋,心中也不高興,隻讓他當了個小小的縣令。有曠世之才的龐統,隻因相貌長得不俊,竟然幾次遭到冷落,報國無門,不能得到重用。後來,還是張飛了解了他的真才後極力舉薦,才委以副軍師的職務。
晉代學者葛洪曾經深有感觸地說:“看一個人的外表是無法識察其本質的,憑一個人的相貌是不可衡量其能力的。”有的人其貌不揚,甚至醜陋,但卻是千古奇才;有的人雖堂堂儀表,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草包,如果以貌取人,就會造成取者非才或才者非取的後果。可見,相貌美醜與人的思想善惡和能力大小並沒有必然的聯係。人雖貌醜卻有德有
才,則不失為君子;人雖貌美而無德無才,卻隻能是小人。
不能以相貌論英雄的道理,主要是告誡領導者識才要注意透過表象看本質。下麵的例子從另外的角度進一步說明了這個問題。
西漢時期,漢文帝曾問田叔:“天下之士,誰是賢良忠臣?”田叔回答是雲中郡守孟舒。文帝說:“邊敵入侵,孟舒沒有堅守住城池,還戰死了好幾百士卒,我已經罷免了他的官職,他怎麼能算是賢良忠臣呢?”田叔說:“當時,孟舒率軍已奮戰幾晝夜,疲憊不堪,故在敵軍發起進攻時,孟舒不忍再令將士迎戰。士兵見其如此寬厚仁愛,無不感動,爭先恐後登城殺敵,奮不顧身,視死如歸,所以,陣亡的人很多呀!”文帝聽到這兒,不禁慨歎道:“孟舒真乃賢臣!”於是重新委任孟舒為雲中郡守。
春秋時代,孔子被困於陳蔡國境之間,七日沒有進食。弟子顏回討到些米來煮飯。飯熟了,孔子看到顏回從鍋裏抓飯吃。當顏回把飯端來時,孔子假裝沒看見剛才的事,說:“我方才睡著,夢見先君,他說隻有清潔的食物才可送給人吃。”顏回知道老師是在懷疑自己偷飯吃,便稟明老師:“剛才是柴灰落進鍋裏,挑不出來,棄之可惜,學生就把那點髒了的飯抓來吃了。”孔子這才發覺錯怪了自己的學生,慨歎道:“人們都相信自己的眼睛,看來眼見也未必都實啊!”
古今中外有很多事例都告訴我們:善於知人用人者,都是從人才的本質特征中去考察,而不是隻看表麵現象。凡在知人用人上的失誤,都是隻注意人才的一些表麵,對於其人的德才卻沒有深加考察,造成“草瑩為火,荷露為珠”,而埋沒甚至遺棄和傷害了真正的賢能之人。
留意發現潛在的人才
識才,不僅要看到那些鋒芒畢露者,更要注意尋找那些暫時默默無聞和表麵上平淡無奇,而實則很有才華和發展前途者。
顯露的人才如同人人關注的上林之花,錦繡燦爛,蜚聲世間,都欲得而用之。潛在人才則有如待琢之玉,似塵土中的黃金,沒有得到公眾的認可,沒有表現出自己的價值,如果不是獨具慧眼的識才者是難以發現的。千裏馬之所以能在窮鄉僻壤、山路泥濘之中、鹽車重載之下被發現,是因為幸遇善於相馬的伯樂。千裏馬如果沒有遇伯樂,恐怕要終身固守在槽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