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作家的欲望在他心中開始出現,動機很單純,能吃上餃子,而且是肥肉餡兒。
◎在公共場合,他毫不避諱地說:“能吃上餃子的欲望支撐著我成為一個作家。”
◎心裏有欲望,這不是壞事,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帶著自己的夢走到更遠。當然,不要貪心,一個人一旦在稍有成就的時候讓貪心占據了上風,那結果如何就隻能是個未知數了。
◎每個人都有欲望,貧窮的人想變得富有,低賤的人想變得高貴。這個世界也恰恰是因為欲望的存在才得以進步,因為有欲望,我們才能變得更強;因為有欲望,人類才得以進步和生存。
◎就像一隻氣球一樣,它應該實現自己的價值。在可承受的空間內,氣球不該停止充氣。不然,它會因為充氣不足,而無法達到自己的高度和尺寸,結果隻會浪費了氣球的內部空間。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國人,屬於饑餓的一代。物質條件的缺乏,讓吃飽飯成了他們的欲望。
有個人,出生在那個年代,趕上三年自然災害,大多數中國人餓得半死。每次吃飯時,他像隻護食的小狗一樣,急匆匆地把自己那份吃完,然後去搶別人碗裏的飯,常常搶得號啕大哭。
1960年是三年自然災害中最嚴重的時期,草根、樹皮一切能充饑的東西都被吃光了,在某些地方甚至出現了食人的現象。有一天,學校運來一車好煤,饑餓難耐的他拿起一塊就放在嘴裏嚼,大夥也跟著一起嚼,都說越嚼越香,全都一嘴烏黑。
1976年他當了兵,從此和饑餓道了別。但是他吃飯的習慣從未改過,每次都特能吃。每次吃飯,他都迫不及待,生怕撈不到似的吃。好多戰友嘲笑他,說他吃起飯來奮不顧身,埋頭苦幹,像狼一樣。
當然,僅僅為了吃飽飯這個願望,他並不一定就能成為作家。成為作家的夢想,是因為有個大學生說他認識一個作家,寫了一本書,得到成千上萬的稿費。這個作家每天吃三頓餃子,而且還是肥肉餡兒的,咬一口,那些肥油就往外冒。
他不相信天下竟有富貴到每天都可以吃三頓餃子的人,但大學生用蔑視的口吻對他說:人家是作家!懂不懂?作家!
成為作家的欲望在他心中開始出現,動機很單純,能吃上餃子,而且是肥肉餡兒。
十幾年後,中國文壇開始出現《紅高粱家族》、《透明的紅蘿卜》、《白狗秋千架》等著名作品。
他,就是著名作家莫言。
在公共場合,他毫不避諱地說:“能吃上餃子的欲望支撐著我成為一個作家。”
安德魯·卡耐基的童年生活充滿了艱辛,年紀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在自家的農場裏幹很多的活。每天早晨,要早起去上學,放學後便急匆匆地騎馬趕回家裏,擠牛奶、修剪樹木、收拾殘湯剩飯喂豬。
有一天,卡耐基替父親給客戶送奶,客戶的高級住宅區讓卡耐基第一次見識到了什麼是富麗豪華。他心裏充滿了羨慕,他在心裏暗暗發誓:總有一天,我也要成為一個百萬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