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德年間,百姓安居樂業,商業空前繁榮。九州之內一派祥和昌盛之象。官道上商賈行人往來不斷,此時正當陽春三月,冬去春來,氣候怡人,暖暖春風吹的行人都如醉了一般,一個個懶散起來。
在關西塞外的大路上遠遠行來一隊車馬。順風望去這車隊中堅著一麵大旗,金邊青底繡著“福雲鏢局”四個金色大字。為首五個人坐著高頭大馬,在前一人五十來歲,濃眉大眼,通關鼻,方口圓腮,鬧腮胡,說起話來嘴角直往上挑,兩邊還有兩酒窩,身材魁梧穿著鵝黃錦緞,在馬上邊走邊指點說笑,引的後邊幾人不時哈哈大笑。在他下首一匹馬上坐著一個身材魁梧的青年,約莫十六七歲,看相貌便知跟這領頭人是至親,身材相貌一般無二,隻是更多了一份英姿豪邁,一身青袍,腰間斜掛長劍,身背一個黑布長包袱。後跟一人身材更是高大,三十歲光境,身穿大紅袍,赤發紅須紅臉膛,遠看就像一團火,後背斷頭金背大刀。邊上一人二十多歲,書生打扮,頗為俊秀,一身白衣,此時天還不算熱,手中卻拿把大折扇搖來搖去,指指點點,說說笑笑。再邊上一人二十歲出頭,相貌堂堂,一身青衣短打,後背長劍。
在他們身後光牛車驢車就近五十輛,車隊後麵有十人青一色鏢師打扮,一個個精神飽滿,一看便是都是武藝高強之士,各攜兵刃,端坐十匹高頭大馬在後壓隊,車隊兩旁各有四匹快馬來回接應,加上趟子手、夥計、車夫不下百人。這車隊拉開來足有一裏長。
這年間國泰民安,商賈大興,自然鏢局這一行當也隨之而生。這福雲鏢局正是中原第一大鏢局,總局在京城,下設開封、杭州、廣州三個分局,鏢行大江南北。領頭的便是總鏢頭,姓柳名正。少年時得過高人真傳,曾拜河南鹿邑老君觀玄枯真人為師,一條五尺長的鋼鞭重一百七十斤,在他手中使的如草杆一般輕靈,舞動起來神出鬼沒,變化無窮,闖遍大江南北三十餘年從沒遇到過對手,再加上為人剛正,恩怨分明,人送美稱鐵鞭大俠。那身旁的少年是他的獨生子柳雲,柳正妻子過世的早,因疼愛這柳雲,就一直沒有續弦。柳雲自幼聰穎過人,讀書閱人都過目不忘,三歲便父親習武,不但一學就會,還能舉一反三,對武術更是癡迷至極,尤其愛劍。把柳正真是喜愛的不得了,十歲時便叫他跟著自己走鏢闖曆江湖,所到之處遇到武術高手必帶柳雲前去拜訪,請求指點功夫,柳雲更是虛心求教,見到功夫比自己高的不嫉妒,見到比自己功夫低的也不笑話,不管功夫如何,隻要有比自己強的地方,柳雲就虛心求學。跟他接觸過的人都對他喜愛非常,不惜指點。幾年來功夫大增,取眾家之長,劍法快如閃電,招數層出不絕,各門各派的功夫都有精通之處。江湖上都叫他小劍童柳雲,也有人叫他快劍柳小俠,已有他父親的八成能耐,所差的就是年紀太輕功底不厚而已。柳雲後麵三人是他的三位師兄,鐵鞭柳正的三個徒弟。使大刀的紅臉漢是大徒弟叫何章,性燥力大,江湖人稱火太歲。拿折扇的白衣人是二徒弟叫白明,性格機靈多變,人稱白麵書生。最後麵背長劍的短衣青年是三徒弟姓劉名風,心細而穩重,最得柳正真傳,劍法快而猛又連綿不絕。江湖人送狂風劍客的美稱。這三人自幼拜柳正為師,跟隨師父走南闖北多年,早已成名,無一不是精幹老練的江湖俠客。
他們這趟鏢走的大而險,當初柳正本不想接這趟鏢。隻礙於是老主顧麵子,實在不便推辭才免為接下。當時柳正在家中正與愛子柳雲研習武藝。忽見門童領著一老者來見,柳正一看是京城首富朱員外的管家,手裏拿著請柬。
見了柳正拱手說道:“小老兒見過柳大俠,我家員外有請柬一封,請柳大俠明日到府上商談一樁買賣,因這趟貨太重,特請柳大俠與小俠明日一並前去商議。”說完便將請柬遞過。
柳正忙還禮接過,拆開看過便道:“有勞管家了,老夫明日一定與小兒前去。”那管家謝過便告辭回去。
柳雲對柳正道:“爹爹,朱員外家有鏢要走,每次都是那管家來打理,怎麼這次卻讓我倆都去他家,多大的鏢咱家沒保過,哪曾失過手,可笑朱老爺子還這麼謹慎。”
柳正道:“我看沒這麼簡單,朱員外一向對我們福雲鏢局信任有加,托多大的鏢也未曾過問過,單是這次卻這麼細心,請柬上也沒多說,我看問題小不了。”
這朱員外年幼時本是一位老王爺的仆人,聰慧伶俐,又對主忠心不二,仆隨主姓,後又被老王爺收為義子,老王爺離世後便經起了商。一因他是老王爺義子,官麵上好打理,二因他為人精明穩重,幾十年下來已是搏了個京城首富的名頭,柳正的鏢局十之五六都是跑他的鏢。
第二天柳正帶著愛子柳雲便到了朱員外府上,早有門人將其迎進客廳,柳正一看朱員外早已等候多時,客廳裏還有幾名藩國的商人,便知這趟鏢跑的近不了,忙與朱員外見禮。朱員外趕忙起身讓座,命人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