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人言可畏(2 / 3)

萬曆有著極強的政治嗅覺,此番的變故使其不由的便聯想到更早之前北京城的動亂,以及欽天監官員們的瀆職。

之前的事情還一直懸在頭頂上,沒有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解決,萬曆一直在責令錦衣衛和東廠的人糾察事件背後的製造者。此時,萬曆漸漸的懷疑到在場的某一位臣子身上,要是說輿論的話,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能夠在京城之中製造起同樣的影響力出來。

目光漸漸的投在了戶部尚書王象乾和兵部尚書魏國公徐弘基身上,此次暗地裏的目標其實是直指刑部尚書的,那麼可能的人物便隻能是這兩位了。

“朕至今猶記京城動亂,科考本是國朝大事,沒想到還是出了此番這樣的事情來。不知諸位有何解答?”此時萬曆已經問完話,目光定定的觀看著下方雖是站起身來卻依舊低著頭的大臣們,嘴角不由的露出一絲微笑。

“臣有話要說。”就是這個時候,兵部尚書魏國公徐弘基站出班列,抬頭看了一眼萬曆後,得到肯定的目光後才開口道:“天子腳下京師重地,本有順天府以及兩縣衙門管理,加之五城兵馬司、刑部等諸多衙門,本也實在不應該出現這等差錯的。隻是,百萬人口之中,難免是肯定還會有些不足之處。

隻是,那兩縣衙門以及順天府一幹官員,卻是在事情發生之後不加以更多的舉動,而是推卸責任,此等之過便是人為。加之,刑部在處理案件時,態度似是曖昧,唯唯諾諾不知究竟是為何解。”

這徐弘基雖是勳戚武人出身,此時說的話卻是條條道道,句句在理。前一段陳述京城之大衙門眾多,管理數百萬人口必然是有些不足之處。後麵又道出,各級衙門在發生事情之後,對於案件本身處理的力度不夠,雖然未說彈劾之類的話,卻也是字字直指這些衙門裏的官員。

見著徐弘基說出這一番話,一旁的刑部尚書自然早已是臉色鐵青,見到對方說完,便立馬上前開口還擊:“徐大人這番話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是指責我刑部處事不力?徐大人也應當知曉,那案件本就是沒有多少頭緒,當時又是夜禁之時,想來當時發生的事情也應當有兵部治下的京營之責。而且,徐大人又從何而知刑部官員差役沒有做出反應?要知道,現如今刑部之中,凡是有些得閑的人都會外出查詢證據。”

眼見著大殿之中眾人都有了開口辯解的趨勢,上方的萬曆適時的製止,看著殿下眾人,暗暗輕笑一聲。不過,看著兵部尚書徐弘基的目光卻也沒有了之前的那份懷疑。

“宛平已經大興兩縣,縣令外調廣西任職。順天府知府,治下無力,處事不決,將其調往應天府任職。”沒有過多的解釋,萬曆已經是將刑部以下的官員做出處置,接著看向刑部尚書,開口道:“刑部尚書忠心為國,朕是清楚其才能的,想來對於此次事件的反應,也應當是分心所致,便卸了都察院的職務吧,專心刑部,早日揪出背後凶手。”

徐弘基淡淡一笑,退回班列。而一旁的刑部尚書許弘綱臉色卻是一變,要知道執掌都察院遠比一個刑部尚書要來的重要,隻是此時眼看著上方的萬曆下定決心。畢竟,這樣的事情還是需要一個頂罪背鍋的人,許弘綱便隻能是咬咬牙,口中謝恩便也退回到班列裏。

隻是,這時候哪裏就已經是結束了的,上方的萬曆輕輕地拿過一份奏折,開口對著下方的諸位大臣道:“先前錦衣衛單獨呈上的折子,說是京城中流傳的遼東藏寶圖一事,似是有些眉目。眼下,朕已經下令錦衣衛前往遼東調查此事。”

文華殿中,沒有人知道,萬曆為什麼突然的就堅信遼東寶藏的事情。相對於之前的命案來說,這寶藏的事情可能是更加的不可信的。

隻是,此事皇帝已經是提起了這件事情,那麼在場的眾人便不得不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陛下,遼東寶藏之事,臣認為還是要詳細調查之後,才可給予論斷。如果說,此處寶藏當真是存在的,那麼於朝廷是大有益處。但要是事先大動幹戈,卻查出並無此事,卻是有些得不償失了。”此時,一直沒有開口的葉向高站出來靜靜的勸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