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領導,一定要樹立起自己的絕對權威,因為一個沒有威信的領導,就不能有效的駕馭下屬,也根本不可能帶領自己的團隊走向成功。領導者要想在下屬中樹威立信,最重要的就是讓下屬對你打心眼裏佩服,願意和你一道同甘苦共患難。領導在樹威立信時要明白,威信的底蘊來自知識、經驗。當然,這需要經年累月的修煉和磨礪。
1.領導要有絕對的權威
身為領導,一定要樹立起自己的絕對權威,因為一個沒有威信的領導,就不能有效的駕馭下屬,也根本不可能帶領自己的團隊走向成功。所以說,領導者隻有樹威立信才能夠有所作為。要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除了擁有超群的實力,還需擁有非凡的領袖氣質。這種領袖氣質,就是我們通常稱之為“威信”的東西。威信,可以說是領導頭上的光環。失去了這個光環,再有能力的領導在下屬眼中也顯得一無所有! 無外乎,有人用“領導=實力+威信”來概括單位或部門領導的特征,突出了實力與威信是構成領導能力的要素。
成功的領導,是因為他具有99%的個人威信和1%的權力行使。在這種領導的感召下,一批人不計任何報酬地願意為單位或部門辛勤付出;為設定的目標衝鋒陷陣,毫不保留地奉獻他所有的才智,甚至心甘情願,不顧性命,赴湯蹈火。這樣的領導其實就是把威信發揮到極致。
一個人之所以為他的領導或組織賣力工作,絕大多數的原因,是領導擁有個人威信,像磁鐵般征服了大家的心,激勵大家勇往直前。
有一位頗有見地的企業領導曾單刀直入地告訴職員:“在現實世界裏,眾所皆知的一流領導,無一例外地都具有一種罕見的人格特質,他們處處展現出威信領袖的風範。他們不但能激發下屬們的工作意願,又具有高超的溝通能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渾身散發出熱情,尤其重要的是,他帶領團隊屢創佳績,擁有一連串驕人的輝煌成就。運用獎賞力與強製力來管理,也許有效,但是如果你要提高自己的威信,贏得眾人的尊重和喜愛,我建議你們要盡最大的努力以影響和爭取下屬的心。假如你們之中誰能做到這點,誰就能成為一位成功的經理人,而且也可能完成許多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務。”
優秀的領導才能,特別是個人的威信或影響力,比他的職位高低和薪資、福利的優劣重要得多。它才是真正促使人們發揮最大潛力,實現任何計劃、目標的魔杖。
一個領導,能否讓員工服從自己的領導,尊重自己的決定,是由這個領導在員工中的威信有多高、說話的分量有多大決定的。所以,樹立權威對一個領導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來說,領導影響員工們的權威來自兩個方麵——職位權威和個人權威。
在一個企業,領導或許是一個大權在握的老板、部門主管,或許是一個地區的銷售經理。但是,可以問一下任何一位公司的老板,在他試著改換雇員咖啡屋所用的果醬的牌子時會出現什麼事情;也可以問一下部門主管,當他決定刪減加班費會發生什麼事情;還可以問問地區銷售經理,在他要求所有商店的經理都把櫥窗裏的產品標識擺得更顯眼一些時,會發生什麼事情。有時領導的權威能夠水到渠成地解決問題,但有時也難免有鞭長莫及、力不從心之感。
所以,即使公司領導已經職位在身——這意味著有了專屬於公司領導的停車位和出入於行政人員餐廳的特權——公司領導仍然不能指望,也不要指望隻靠這些職位權威就能使自己隨心所欲,還需要另一個有力的武器——“個人權威”。
在最近的幾十年裏,員工們的地位和權益日益提高。文化觀念的轉變、更開明的管理模式、法律法規的健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為普通人表達他們的情感和信念提供了更自由、暢達的空間。事實上,現在已沒有人懷疑,如果一個領導,不能打心眼裏被他所領導的人接受,那麼他所能真正起到的領導作用就會很有限。
如果企業董事會的決策者、部門主管或地區銷售經理能像他或她所要求的那樣,使大家彼此間親和團結、協調配合,那絕不會是因他有這樣或那樣的一官半職,而是因為他自己有足夠的自信,並能取得每一位普通員工的信任,一句話,他或她有了“個人權威”。
職位權威帶有濃厚的等級製度的色彩,而個人權威卻完全是靠個人魅力來獲得的。職位權威隻影響人的一時,而個人權威卻能把單純的服從變成真正的長久合作。
顯而易見,如果想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就需要擁有個人權威。但是領導怎麼才能獲得它呢?
開始階段,能把眼光放得遠一點,是會很有幫助的。這包括能勾畫出一幅雄心勃勃的未來藍圖,這樣領導的部屬就將有了努力和奮鬥的目標。
領導還需要的是自信。這不是妄自尊大或錯誤的虛張聲勢,而是內心對自己的能力有足夠的信心。這一點會有助於領導大膽地設計自己的藍圖。
還有一點,領導需要有真才實學。如果領導不具備淵博的學識、嫻熟的技能和豐富的閱曆,那麼很可能不會有人追隨於他,盡管他是多麼雄心勃勃。所以,領導必須要樹立個人權威,而上麵談及的這些,是領導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
總之,領導需要的是令人懾服的威信,而不是令人生畏的權力。是否擁有這種威信,正是一個領導能否成功的關鍵!
2.領導必要時端端“架子”
在人們的感覺中,領導就是“擺官架子”、“官氣十足”的代名詞。經常用“架子大”來形容有些領導者脫離群眾,目中無人。其實,在領導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架子”決不僅僅是一個消極、負麵的東西,它有著積極而微妙的意義,是許多成功領導者領導和管理下屬的一種十分有效的藝術性方法。
“架子”其實可以理解為一種“等級感”。許多領導正是通過有意識地適度擺架子,使下屬認識到權力等級的存在,感受到領導的支配和權威。這種權威對於領導者地位的鞏固、自己的政策和主張的推行是絕對必要的。如果一個領導者過分隨和,不注意樹立對下屬的權威,下屬很可能就會因為輕慢領導者的權威而怠慢、拖延甚至是故意進行破壞。所以,領導者通過“架子”來顯示自己的權力,進而有效地行使權力是無可非議的,對於領導者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也是十分必要的。
領導者的“架子”決不僅僅是為了炫耀,還是一種避免打擾的防範性措施。你太隨和,人人都以為你好說話,所以,雞毛蒜皮的事都來找你定奪,你把“架子”擺起來了,就可以有效避免這些小事的煩擾,從而集中精力去謀大事。所以,擺架子應該是領導藝術的一部分,有利於領導者對政務的決策。
領導者通過擺“架子”,還可以使自己的心機不被窺破。因為領導者處於各種矛盾的焦點上,他若想實現自己的目的,就必須懂得掩藏自己,使自己的心機不被窺破。如果下屬很容易就揣摩到上司的心理,他就很可能用之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從而危及或破壞領導者意圖的實現。而不暴露自己的最好辦法。莫過於體現出與下屬的等級,使自己保持一種神秘莫測的狀態。這就是領導者愛擺“架子”的另一個原因。
擺“架子”還有利於豐滿領導的高大形象,它有時是一種自信和自尊的體現,使領導者有一種鶴立雞群的威信,從而喚起下屬的敬佩和崇拜。當然,下屬中腹有良謀者也會偶然發現領導的裝腔作勢,但他們絕大多數卻不願拆穿這個西洋鏡,因為無論是準,都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中國人以獲得權力為榮耀。不擺一點“架子”,怎麼能顯示出領導的高大形象呢?
談到“架子”,許多人都說“集權”也是大架子的表現之一,由此我們可以去看看娃哈哈的管理。
娃哈哈公司一直都沒有副總,部門經理分管各部門業務,直接對宗慶後負責。娃哈哈的所有策略、價格、政策都是宗慶後一人拍板,下麵的人百分百地去執行,而且手下“女將”為多,其任用理由是“女將聽話,執行力比較強”。所有的集權管理,落實到最後就是“簽字權”。宗慶後是娃哈哈絕對的“一支筆”。創業初期,辦公室買個掃把他都要簽字;後來,50元以上的開支都要他簽字。宗慶後要簽字的單據每天多達數百份!現在,雖然娃哈哈實施了分級授權製度,但各類采購合同、廣告費、交際費等仍牢牢控製在宗慶後手中。
2001年,非常可樂以62萬噸的產銷量擠入三甲,使得兩雄爭霸的局麵已變成了三分天下。宗慶後以科學的判斷力和強有力的領導力保證了自己正確戰略的順利實施。現在,娃哈哈已經是全球第五大飲料生產企業。
當然,擺“架子”還可以表現在給下屬演講或者是做報告時的果斷威嚴,有震懾力方麵。不管在哪種情況下,講話要一是一,二是二,切忌含糊不清。跟下屬交談時,即便下屬一方處於主動,領導者聽取對方談話,也切忌唯唯諾諾,被對方左右。如果對方意見與自己意見不同,可以明確給予否定,如果意識到下屬意見確是對單位對自己有利的,也不要急於表態。可多思考少說話,也可以用“讓我仔細考慮一下”或“容我們研究、商量一下”等語句來結束談話。這樣,一方麵可以有時間從容仔細考慮是取是舍,比草率決定要好;另一方麵,這在無形中也增加了自己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