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課 吝嗇與守財(1 / 1)

有人曾經說過,如果讓你列出10個最親密的朋友和熟人,然後把你和他們的收入從少到多進行排序,那麼你可能會發現自己處在中間位置。這說明的是,我們會受到友人們的潛移默化,尤其是在金錢方麵,即便我們並不自知。對於一般人而言,排在中間或許感到更自在。

單從理財的角度來看,《儒林外史》的嚴監生隻是一種苛刻過分的勤儉節約的代表,扣以吝嗇鬼的帽子似乎有點大,他充其量是個省吃儉用、苦守祖上遺留財富的地主而已;而他的親哥哥嚴貢生,卻是個不折不扣吝嗇又敗財的可惡家夥。

提起吝嗇鬼,大家都要提起那個臨死之際還念念不忘撚滅兩根燈草的嚴監生。書中描述嚴監生病危時的情景寫道:他把手從被單裏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大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麵?他就把頭搖了兩三遙二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裏,不曾吩咐明白?他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奶媽抱著哥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跟前,故此記念。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隻是指著不動。趙氏慌忙揩揩眼淚,走近上前道:爺,別人都說的不相幹,隻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為那燈盞裏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一莖。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這一經典鏡頭成為了吝嗇鬼的標準畫像,眾人均以為嚴監生就是個為兩根燈草而不肯咽氣的土財主,可是除了說明嚴監生的吝嗇外,還真看不出其他什麼毛病了。其實,單從理財的角度來看,嚴監生隻是一種苛刻過分的勤儉節約的代表,扣以吝嗇鬼的帽子似乎有點大,他充其量是個省吃儉用、苦守祖上遺留財富的地主而已;而他的親哥哥嚴貢生,卻是個不折不扣吝嗇又敗財的可惡家夥。

起步相同,財富迥然

其實,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為嚴貢生著墨也不少。

聽嚴監生跟自己的舅爺訴苦也許就能猜得一二了。嚴監生說道:便是我也不好說。不瞞二位老舅,像我家還有幾畝薄田,日逐夫妻四口在家度日,豬肉也舍不得買一斤,小兒子要吃時,在熟切店內買四個錢的哄他就是了。家兄人口又多,過不得三天,一買就是五斤,還要白煮的稀爛;上頓吃完了,下頓又在門口賒魚。當初分家,也是一樣田地,白白都吃窮了。而今搬了家裏花梨椅子,悄悄開了後門,換肉心包子吃。你說這事如何是好!

可見,嚴老大不知道家庭開支平衡的重要性,一味的追求生活享受,雖沒有坐吃山空,但卻落得個破敗場景,搬得祖上傳的黃花梨椅子從後門出去,卻是換了肉包子來吃,說起來都上不得台麵。相比起來,他的不吝嗇讓他真正的體驗了生活的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