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蜂媒蝶使飛天下(1 / 3)

傅作義自從中南海政協會議以後,格外興奮,往昔如夢,不免有一番追憶。

在北平被圍期間,他多日沒有睡好覺,處在半睡半醒狀態。夜間,他夢到自己成了蝴蝶。白天在辦公室裏,猛抬頭,看到月份牌印的彩色蝴蝶,好像飛下來了,恍惚飛進他自己體內,之後就不見了。他感到這是在做夢,可他分明頭腦清醒。他記得宋朝詩人範成大有一首詠蝶的詩:

橘蠹如蠶入化機,機間垂繭似蓑衣。

忽然蛻作多花蝶,翅粉才幹便學飛

這首詩寫到橘蠹蛻化為蝴蝶,在花間飛舞,襯托出田園的恬靜和優美。這正是他多年向往的戰後和平生活。他知道人們喜歡蝴蝶,不單是它美麗,在暫短的一生中采花傳粉,還使人受益。

科學家們在“頓悟”的一刹那間,能夠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從不相關的觀念和物質串聯在一起,借以解決一個搜索枯腸仍未解決的難題,或締造一個科學上的新發現。傅作義也感到,他和蝴蝶兩個不相關的物質,今天結合在一起了,特別是從綏遠起義之後,他完成了“蜂媒蝶使”的任務,更是如此了。

他帶著愉快的心情,來到庭院,忽然記起,他在抗日戰爭末期讀的於謙詩句:

日落風欲靜,鳥啼人自閑。

白雲如解事,成雨便歸山。

倦烏投林處,斜陽在樹枝。

薄雲收未盡,山雨乍晴時。

熏風何處來,吹我庭前樹。

啼烏愛繁陰,飛來不飛去。

於謙聽到樹枝上黃駕啼叫,猛抬頭,雨過天晴,藍天萬裏,嘴邊誦道:

雨洗乾坤淨,恩霪物品新。

俯觀寰海內,無複皺眉人。

羅瑞卿進到院裏來,聽到傅作義低吟於謙的詩,笑著說道:

“於謙的詩寫得好。這位明代著名愛國將軍,先是想成功後隱退,後見雨過天晴,人民富裕,就以為天下無複皺眉人。其實當時沒有出現這種局麵,我們現在也還沒有做到,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我們有大批的蜂媒蝶使飛天下,去爭取這種無複皺眉人的局麵早日到來。”

“歡迎你來!你看天空如洗,真是明朗的天哪!”傅作義笑哈哈的迎上前來迎接羅瑞卿。

“是啊!蝴蝶飛舞,蜜蜂光臨,說明了天氣晴和。”羅瑞卿握著傅作義的雙手,高興地說,“蝴蝶是昆蟲,翅膀寬大,顏色美麗,五光十色。靜止時4翅豎立在背部,腹部瘦長,吸食花蜜,傳播花粉。有的蝴蝶幼蟲,吃農作物,對人類有害;有的吃蚜蟲,對人類有益。”

“有的蝴蝶幼蟲,對人類有益?”傅作義驚異地問道。

“是的嘛!”羅瑞卿幹脆的聲音,使博作義感到振奮。他繼續說,“黃蜂會蜇人,非洲一種毒蜂蜇人,會致人以死命,但蜜蜂卻能給人釀蜜,這要人飼養、馴服,才能有益於人類。”

“我倒是喜歡蝴蝶。翩翩飛舞,五彩繽紛,錦色粲然,豐富了人們的配色知識,給人以美的享受。它們飛旋輕盈,雙雙對對,時而振翅翱翔,時而翹首直種。有一種熒光翼鳳蝶,後翅在陽光照耀下,閃出絢麗光彩,有時金黃,有時翠綠,還會由藍變紫,真是美極了。”傅作義邊走邊說,“不是有人寫道:‘花際徘徊成蛺蝶,池邊顧步兩鴛鴦’嗎?死後化為蝴蝶,不正是《梁山伯與祝英台》戀愛故事的結局嗎?”

“你倒真喜愛蝴蝶呀!”羅瑞卿問。

“是真的。可惜蝴蝶太弱小,不夠強健有力,隻在花叢中飛舞。”傅作義說著,拉著羅瑞卿的手,進入客廳。

剛坐在沙發上,羅瑞卿喝了一杯水,也興致勃勃地談論蝴蝶:

“它們能成群結隊,遷徙飛行,還有穿洲越洋的本領呢!”

傅作義從來沒有聽過蝴蝶的這種傳奇本領,要求羅瑞卿繼續說下去。

羅瑞卿說,據有關文獻記載,在16世紀,有一次幾百萬隻蝴蝶,結成長隊,擁簇著飛過法國的一個小城,該城頓時像日食一樣陰暗下來;另一次在德國一個小鎮,忽然在晴空中飄灑起陣陣雪片,後來竟聚成千百個小團,上下飄舞,人們這才發現,是數以萬計的白粉蝶鬧的鬼。它們是從哪兒來的?不得而知。後來,生物學家反複考察研究,才發現蝴蝶有穿洲越洋的本領。全世界的蝴蝶有2萬多種,其中200多種有長途遷飛的習性。生活在非洲的遷徙蝴蝶,4月問,一行數百萬隻北飛,橫渡地中海,飛越阿爾卑斯山,抵達法、德、英,部分飛到冰島和北極地區;而生活在墨西哥的遷飛蝴蝶,則北飛加拿大、阿拉斯加。行程都有四五千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