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殘書古卷記載(1 / 3)

自人類伊始,靈智初開,眼見自然界電閃雷鳴、山洪旱澇、地震火山皆非人力所為,於是便對人類以外的事物充滿畏懼、欽佩,按照自己的需求憑空臆想,幻想出各種圖騰,希望能夠擁有他們那種開天辟地的無上神威。

所以人類始祖黃帝以熊為圖騰,炎帝以為牛圖騰,外有蚩尤等其他七族,天下共分九個氏族,各占一州,故為九州,合九為一即為神州。

往年風調雨順、河流遍地、水草鮮美,物產豐富,人們豐衣足食,九大氏族相安無事,各守一方土地其樂融融,可是人類生活的太過幸福引起老天的嫉妒,或是太過炫耀自己無意中得罪哪方神靈,忽然一天狂風突起,飛沙走石,雷聲大作、閃電亂竄,無邊無際的蒼穹上閃爍著缸口大的閃電,如紫色的巨龍在天空中騰挪飛來飛去,望之,膽戰心驚,懾人魂魄。

對於古樸勤勞善良的百姓而言,絕對是天降奇禍,受了無妄之災。

伴隨著電閃雷鳴的是烏雲滾滾,漫天飛沙席卷大地,眨眼間,風雲變色、異象層出不窮,狂風暴雨從陰沉沉的天空傾盆而下,連綿不絕、經久不息,天地為之肅然。

如此瓢潑大雨,在地麵上衝刷出一條條雨痕,不斷的加深變寬,成為如今的小河流,然而還沒有就此止住,小河流不斷彙聚成湖海,日夜奔騰不息的灌溉桑田,受到波及的莊稼自然全無幸免,幾乎全部淹死,人們一年的辛苦耕作化為烏有,神州大地上成了一望無際的汪洋,波濤洶湧,肆無忌憚的泛著令人畏懼的浪花。

這種日子不知過了多久,忽然烏雲散去、風雨消停,燦爛的太陽重新眷顧這片多災多難的神州大地,人們歡呼雀雀、舉家相慶,然而不知怎地,上天像是開了個天大的玩笑,人們高興的笑容還未完全盛開,又變得僵硬、取而代之的是愁眉苦臉。

原來炎炎烈日停留半空,刺眼的白光如同滔滔江水不斷傾注而下,似是要把多日來的溫暖還給百姓,白天漸長,夜晚漸短,洪澇留下的雨水冒著白氣源源不斷的飄向天空。

短短幾日,河流幹涸,百花凋謝、良草枯萎,土地龜裂,巨大的裂縫像是恐怕深不見底的地獄,寒冷刺骨的陰風不斷從下麵刮來,向人們招手,呼嘯的風聲,似乎所說古老的話語:來吧,這裏才是你們永恒的家。

本來一派欣欣向榮散發勃勃生機的神州大地上,此刻如同人間末日般死氣沉沉,萬物荒蕪,千裏蕭條、雞犬不聞。

然而上天還是慈悲的,沒有徹底斷絕人們的念想,留下了一線希望,那就是唯一僅剩的一條浩浩蕩蕩的河流,蜿蜒曲折橫亙在神州大地上,像是人類身體內的一根大動脈支撐著整個神州緩緩流淌,滋潤著它所流經的土地。

九州上九個氏族的人們拖著疲憊的身軀,麵黃肌瘦,瘦骨嶙峋,卻以人類前所未有的閃電速度聚集到唯一僅存這條河的兩岸,望著甘之如飴的泉水,眼睛發紅,恨不得立刻占為己有,原本相安無事各占一州的氏族,如今聚集到一塊,地少人多,衝突摩擦在所難免,此時的戰爭一觸即發,霎那間,刀槍並舉、喊殺陣陣,驚天動地,慘絕人寰。

經過多日的廝殺,八個部族紛紛爭相歸附黃帝,推舉他為天下共主,執掌蒼生。

然而九個部族的圖騰五花八門、各所不同,矛盾也就隨之而來,為了解決這一大隱患,人們七嘴八舌、日夜爭鬥不休,經過無數次的討論最終達成一個協議,把所有的圖騰各取一樣留作紀念,重新拚湊,然而誰又肯居末尾呢?

要麼說人是萬物靈長,智慧超群的生物,最終還是讓他們想出停止內訌的解決辦法,那就是按照共同居住這條河流的形狀為框架拚湊,不管在哪都是神明的指示,這樣大家都不會有異議。

人們為新的圖騰取名為龍,為紀念黃帝的功勳,便將共同居住的這條河流命名為黃河。

不知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還是上天顯靈,人間居然真的出現和龍相似的動物,於是人們奉為神明,不敢有絲毫傷害。

這種動物沒有讓人們失望,一代比一代的形似,如此在人們精心的選擇下,優勝略太,適者生存,人間出現了不少這樣的動物,他們得到人們賦予的特權,在自然界為所欲為,橫行無忌,成為了真正的萬獸之主。

不管是不是巧合,自從出現這種動物後,每年風調雨順,莊家豐收,草美魚肥,物產豐富,百姓富庶,日子蒸蒸日上尤勝從前,與此同時,在神州邊緣地帶,崇山峻嶺、沼澤荒漠之間還有無數雙惡狠狠的眼睛對黃河富饒之地虎視眈眈,貪婪著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恨不得一口吞掉所有。

他們便是九州大戰中不肯屈服,為躲避追殺,遠赴荒山野嶺、窮山惡水之地殘餘勢力,由於他們常年居住在惡劣的環境中,與野獸為舞,其性情也漸漸變的暴躁,狠毒、殘忍、嗜殺,不斷騷擾神州上邊緣地帶的百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生活在黃河流域的百姓開始讀書寫字、學習禮儀,一步一個腳印的踏入文明時代。

有差異就會有矛盾,截然相反兩方理所當然的不能和平共處,其根源還是空間和食物,這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戰爭成為談判的籌碼自然在所難免。

掠奪和殺戮如同日月開始交替,晝夜不停。

在曆次大戰中,神州土地上的人們便統稱他們為魔教或邪教,而自命為正道。

然而每次大戰,正道中人像彈簧一樣,總是在被壓縮到一個角落時厚積薄發,戲劇性的扭轉戰局,雖說是勝利,但總不能盡如人意將魔教趕盡殺絕、永除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