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山黑水之間——《野草莓叢書》總序 (1 / 1)

遲子建

對於黑龍江文學的記憶,不同年代不同經曆的人,會在心底留下不同的名字。有些名字和他們的作品,已經獲得了永生,如蕭紅的《生死場》《呼蘭河傳》,曲波的《林海雪原》,周立波的《暴風驟雨》,烏·白辛的《冰山上的來客》《赫哲人的婚禮》等。金劍嘯、蕭軍、舒群、羅烽、白朗、塞克等作家,是這片凍土地的文學赤子,他們把一腔熱血灑在廣袤的黑土上,其文字蘊含著生命的體溫和重量,昭示後人。他們的背影,就是一座座青銅的雕像,不會被歲月的風雨鏽蝕。巴波、林予、關沫南、叢深、梁南、王毅、劉亞舟、王立純等逝去的作家,在不同的曆史時期,為黑龍江文學畫廊留下了自己的絢爛之筆,被人長久懷念著。還有一些作家的作品,是特定曆史時期的產物。它們可能在藝術上流於簡單,但影響了一代人,也有著獨特的貢獻。進入新時期以後,黑龍江文學的成就可以說是有目共睹,一方麵我們在各個門類的中國文學最高獎項中均有斬獲,另一方麵我們的作家在藝術探索上,越來越自覺,越來越成熟,呈現出迷人的風貌。魯琪、王忠瑜、中流、鄭加真、劉暢園、門瑞瑜、屈興歧等老一輩作家,以他們多年的創作實績,為黑龍江文學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知青文學的代表作家張抗抗和在短篇小說領域卓有建樹的王阿成,多次獲得全國重要獎項,成為黑龍江文學的代表性作家;賈宏圖和常新港,都是三次獲得全國獎,成為報告文學界和兒童文學界的領軍人物;張雅文和李琦在新一屆的魯迅文學獎評選中,力壓群芳,摘得桂冠;韓乃寅和陳玉謙創作的電視劇在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贏得了中宣部評選的精神文明“五個一”工程獎;蒙古族作家黑鶴銳氣十足,兩次獲得全國兒童文學獎;以楊利民、孫少山、王左泓、孟久成、龐壯國、葛均義、文乾義、張愛華、唐飆、李漢平、袁炳發、潘永翔等為代表的中年作家和以徐岩、全勇先、何凱旋、陳力嬌、桑克等為代表的青年作家,立足本土,佳作迭出,引人矚目。

雖然如此,相對於一些發達省份,我們的文學在整體實力上相對薄弱,真正有思想品格和藝術震撼力的作品少見,後備人才不足。好在黑龍江擁有得天獨厚的曆史文化資源,為我們的文學提供著豐富的養料;我們雖然地處偏遠,但在白山黑水之間,我們的作家能夠盡情地擁抱土地,擁抱自然,擁抱火熱的生活,在藝術天地中,獲得無限的自由。一個作家如果不接地氣,視野狹窄,就很難有一顆博大、悲憫、沉靜的心;沒有這樣一顆心,就很難有好的文字;而沒有好的文字,又怎麼可能有好的文學呢!

“野草莓叢書”的策劃和出版,得到了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領導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和省作協同仁的積極協作,在此一並致謝。這套以黑龍江中青年作家為主力軍的叢書出版,僅僅是個開始。我多麼希望十年二十年之後,我們回望這個書係,一些作品能夠在我們的文學園地裏,依然生機盎然,明媚悅目,散發出野草莓一樣的馨香,用藝術之光,溫暖和照耀我們。

我在當選新一屆的黑龍江省作協主席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2005年,我在美國參加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時,寫作中心的主任克瑞斯先生,曾向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作家們,提出了同一個問題:你認為你是自己國家最好的作家嗎?我記得自己是這樣回答他的:如果你走到戶外,抬頭仰望,發現夜空中隻有一顆星星,你一定以為世界末日到了。我喜歡繁星滿天!”

我希望黑龍江的文學星空,繁星滿天!

2011年11月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