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寒葉之死(一)
世間萬物,相生相克,歸結起來,逃不過五行之分。
凡間有誌之士,或為長生不老,或為不甘久居人下,或為生活所逼,有大批有誌之士便欲通過自身努力,另自身屬性改變,修為提升,修仙通天,從此便通過學習各種法術,各種靈通,目的是想成為萬人矚目的仙人,有了目標之後,就不缺乏修煉之人,一輩輩的積累起來,竟然越來越接近仙界邊緣,凡間各個修仙門派為了地片兒之爭,殺的不可開交。
其中有一人,名叫寒風,一路之間遭難無數,開始的時候渾身上下衣服都是褶,長得跟個沙皮狗似的,誰逮著都想欺負他,前邊掛著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後邊兒背著燒餅饅頭包子麻花,就這樣子的一個人,終於有一天,藐視三界眾人,成為那萬萬人之上,鬼界之鬼聽其名字,扶手膜拜,凡間之人聽其名字,修築廟宇祭拜,仙界隻仙提起名字,無人不感歎,無人不佩服,要開始說寒風,須得從其父親寒葉說起。
寒風的父親寒葉,可求風降雨,因其好道士打扮,便也有叫其寒道士的,年輕的時候寒葉巧遇五台山雲奎老道,那道士碧眼童顏,手執鵝毛扇,贈送給二本道家密集給寒葉,道士囑咐,要用所學之術造福百姓,若用之為禍一方,必遭天譴。
寒葉問其姓名,其笑答道:“五台山元奎是也。”
寒葉點頭應允答應,拿到書免不了曉習夜讀,不久便有成效。
這年五月,恰逢天旱,便試一試法術靈與否,一試之下那法術果然厲害,呼風喚雨,飛沙走石,學有所成,便尊照道士所囑,做好事,造福一方百姓,白姓感激其救命降雨之恩,便集資修起一座廟堂,名叫‘寒廟,’流金鑲銀,氣派非常,廟裏麵兒供著刻成金身像的寒葉,而且香火很旺,便似拜神仙一般的祭拜他。
俗話說:‘身有神術,必行萬裏路,’而且受那道人之托所以寒葉遊曆四方,看病救人,接濟百姓,被稱為活菩薩,每走到一個地方,如遇到幹旱災年,必求天降雨,心神俱損也不在乎,受老百姓的愛戴程度很高,並不比一個省級官員差多少,常有民諺傳出‘旱災來,找寒葉,寒葉來,旱災平’說的正是寒葉求雨,慢慢的寒葉的名字傳遍了大江南北,名聲大噪。
寒葉遊曆四方,這天到了遼城,正趕上遼城逢著幹旱之時,時令七月初六,頭頂的太陽火紅火紅,照的大地直冒熱氣,湖泊幹涸,水渠龜裂,沿途遇到好幾撥逃荒的老百姓,衣服破爛,攜兒帶女,蓬頭垢麵,餓得走著晃晃悠悠,情形淒慘,寒葉順口問了幾個,得知了原委。
原來遼城少雨幹旱,每年春季下種,夏季就等著一場大雨澆水,到了秋季多少能有點收獲,如果夏季六月初一左右沒有下雨,那麼莊稼地裏的莊稼就收不回來。
太陽太火熱了,往往植物還沒等長出果實,就被火辣辣的太陽給曬死了,沒有水,莊家怎麼能活得了?
前年如此,去年也如此,今年又如此。
連著三年沒有收獲過一粒種子,幹旱連年,百姓沒有了辦法,家家舉家外出,城中家戶去了大半,到外地乞討為生。一夥夥,一隊隊,各家為伴兒,而又前呼後擁,甚是可憐。熬盼著到了冬天,下了雪之後,再回來,因為瑞雪兆豐年,多少能有點降水將土地澆灌一番,百姓們希望明年天可憐見,普降甘霖,搭救這一鄉窮困的百姓。
寒葉聞言,長歎不已,見百姓各個麵露饑色,便廣施善心。
從身上取出食物袋子,掐指取出一道道符,豔紅色,手當筆寫‘取食’二字於道符之上,橫貼於布袋正中。
一刹那間,天空紅雲密布,翻滾異常。一刻鍾後,寒葉便伸手入袋取食物,量極多,無窮無盡,雞鴨魚肉少不了,米飯饅頭多得是。
眾百姓人多,人人都得到了食物,各家為伴,大吃起來,百姓之中生病少藥的也有不少,寒葉便取藥袋子,抓藥救人,百姓見狀,俱言寒葉之好,歌功頌德,吃罷擁著寒葉高呼萬歲。
為百姓謀取福利明明是好事,可是世上的事情便是如此,好人沒有好的報應,神仙一般的寒葉,卻冤死在了這遼城之中。
遼城當地有一大將軍,名叫‘李治’,別名‘小霸王’,生性剛猛,力大能拔山,好勇無謀,帶兵上山剿匪,匪兵太多剿之不盡,手下兵丁被殺散,隻有李治獨自一人迷路在山野之間。
騎汗血寶馬行走間已到晚上,肚中饑渴,下馬找飯,雙腳剛著地,眼瞅著汗血寶馬躺倒地下,四個蹄子撲棱了倆下,就此死掉了。看著這汗血寶馬日行八百裏竟然累死在這荒山野嶺之地,心下甚是感歎。
突然間,林中樹葉沙沙做響,刀光劍影閃爍在月光之下,心想必是匪兵又有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