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後,我又回來了,靜坐在曾經的那片草地,再一次不禁的仰望那所謂的天空,仰望著那一束束朝暉夕映,夕映的光又一次照到我的臉上,腦中當年的回憶,又一次被勾起了。那年,我25歲-----“這怎麼辦啊!”找不到工作的我一頭紮在花園旁邊的草地上,翻過身,仰望著天空,卻隻能隱約見到淡淡的夕映餘輝,這時已經持續了16年的日日夜夜,這就是“未來”?曾經在腦海中勾勒出的高科技,隻剩美國這一枝獨秀所有了,其他的國家幾乎一無所有!這就是16年後的地球!中國,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為了跟上國際一流的社會水準與一流的工業化水平,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工業化改革。2000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12月30日,國家統計局宣布,當年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中國經濟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國有中大型企業改革和三年脫困目標基本實現,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繪製成功,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美、日、法、德、英、中六國科學家6月26日宣布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繪製成功,這為研究人類遺傳物質多態性提供了資料。我國成為參與這一研究計劃的唯一發展中國家。2004年,中國人民資產基本穩定,步入了小康的時代,汽車開始普及大眾。直到2009年,環境終於支撐不下去了,人們學會了攀比,隨著時代的漸增,環境的汙染也漸漸生根發芽,但人們並沒有感到異常,照樣過著和平常一樣的日子。2013年中國遭遇史上最嚴重霧霾天氣,霧霾波及25個省份,100多個大中型城市,全國平均霧霾天數達29.9天,創52年來之最。2013年,霧霾不斷蔓延加劇。“霧霾的出現是大自然給人類的警告。過度的開發、超標的排放,把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水源、天空都當做垃圾桶,霧霾的出現,說明空氣承載力已經到了臨界點。”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周孝正撰文表示,“呼吸到空氣中泥土的芳香已近成為遙遠的記憶。2014年,人們開始了對pm2.5的檢測,此時人們終於意識到當年的錯誤了,終於意識到環境的重要了,但這一切,醒悟的太晚了。2014年年初,國家開展了全國性的環境保護,但幾乎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居民不得不戴上口罩,並盡量避免外出。而大氣汙染問題已經成為了地方政府的“心病”。近年來,地方政府在治理大氣汙染方麵更是頻頻放狠話,鐵腕治汙,下大力氣整治等表態不絕於耳。北京市市長**甚至在去年年初的一次會議對國務院保證,治不好空氣汙染就提頭來見。在2014年初,有超九成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涉及空氣汙染治理,至少15個省份簽訂了治理霧霾、力保藍天的“軍令狀”。地方官員向老百姓承諾新的一年,天一定夠藍。但目前的結果卻並未給地方官員們臉上增光,大部分城市的空氣質量仍未見好轉,而那些曾公開“喊話”的官員們也並未因此受到相應的問責。2015年年初環境改善的幾率越來越小,不久,便支持不下去了。2016年,中國仿佛進入了當年英國的工業時代,而此時正是中國的“工業時代’’,其實造成環境汙染的主要原因還是人。2020年,國家政府部門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氣象局預測中國氣候改善幾率為百分之一。在這渺茫的幾率下,我們不得不停止大量工業,百分之六十的公司因無原材料而停業。2025年,因大量公司,工業的停業停產,氣候也因此有所改善,但變化再大,由於長期的大氣汙染,已經對大氣層造成了刻印般的傷害。今天是2025年的4月27日,我這無業遊民,無聊透頂的走在大街上,“真懷念當年的時光啊!”2017年,我腦海中構思了好久的公司終於建好了,屬於科技建造類的,2018年,公司進步猛烈,並與NASA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錢也掙了好多。可2020年,就被改革封了,我不得不成為無業遊民,但錢總會花完,總有一天我會因沒錢而餓死的,所以我被迫到處找工作。走的這條街,雖說是街,但幾乎沒什麼人走,路上的車也少的可憐。我順著曾經的印象找到了一家“京客隆’’店,本是想買點麵包做明天的早餐,可當我找到那個路口時,卻隻能看到一片片的廢墟,周圍的大部分建築都被移為了平地,這時,我在地上撿到了一份被遺棄的報紙,這才知道-----“國家於2025年4月20日起開展全國環境強製改造,將擴大森林麵積,減少城市重工業,商業,辦公樓等占地麵積,改造為林業化。”看到這條新聞,我真的著實不敢相信,國家也真能幹的出來!那天我去了不少公園,(幾乎走幾步就是一個),雖然天是灰蒙蒙的,但公園依然還是很舒適的,綠樹成蔭,森林般的公園真的是被擴的很大,而且有種熱帶雨林般的感覺,仿佛又一次回到了石炭紀,植物都長得很巨大,樹進化成了巨大的原生菌體,上麵還在流淌著一些貌似膠水的粘液,巨大的傘菇足以讓3個體型龐大的人安安穩穩坐在上麵,當你低頭時,可以看到滿地是一些怪誕的苔蘚,走在這裏的路上總會有種要被植物拉下去的感覺。因為太容易迷路,所以我趕快走了出來,又一次走到了那一條街上。因為改革,導致大部分人失業,所以想在這時候找到一份工作,真的是比登天還難。在這種狀態下,我被迫選擇了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