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翰率金軍西路軍侵入宋朝境內,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宋朝守將紛紛開城投降。然而,宋朝也有一些寧死不屈的地方官員,李翼便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李翼是麟州新秦(今陝西神木北)人,與楊家將楊業是同鄉,時任武義郎奏差代州西路都巡檢使。
宗翰在攻陷代州後,派遣降將李嗣本前往諸縣招降。李嗣本派遣部將臧份到崞縣勸降。此時,李翼正在崞縣,他站在城樓上厲聲叱罵李嗣本,並抽箭射擊騎馬站在城門外的臧份,一箭射中了臧份的坐騎,嚇得臧份急忙逃走。
李翼對將官折可與等人說:“我將與你們同守此城,當盡忠節以報國家。”
當時,朔州守將孫翊及將官折仲安,率本部兵馬屯駐在陽武寨,他們暗中以文字與李翼往來。李翼建議他們把守住石嶺關,因為石嶺關乃太原之襟喉,天險崇峻,如果能堅守石嶺關十餘日,則太原城可以聚糧守衛,以等待四方援軍。即使敵軍屯兵於太原城之下,“勢當狼顧,必不敢長驅而南”。
孫翊和折仲安深以為然,他們又給李翼寫了一封蠟丸密信,希望他能來到軍中一起共事。李翼將這個計劃也告訴了折可與,他們打算分兵直趨石嶺關。
崞縣居民百姓聞聽李翼要離開,“俱號泣馬首,遮道請留”。當時,折可與的弟弟折可存、將官路誌行、知縣李聳、縣丞王唐臣、監押張洪輔、縣尉劉子英、監酒閻誠、義勝軍統領崔忠等人,同時被包圍在城裏。這些人當中,唯獨崔忠是後來歸順朝廷的燕人,但眾人對他並不懷疑,讓他率領燕人組成的義勝軍。
不久,李翼聞聽太原知府張孝純派遣歸朝官耿守忠去把守石嶺關,他仰天長歎說:“耿守忠這樣的人,怎麼能夠托以大事呢?國家大事去矣。”
李翼見援兵久久不至,便對縣官李聳等人說:“崔忠是一個漢兒,這種人貪利苟生,豈有忠節?可與將軍與他共守城池,萬一發生內變,不但上誤國家,我們也將跟著遭受禍患,不如先將他誅殺。”
眾人聽後默然不語,隻有折可與讚同李翼的建議。過了一會兒,知縣李聳說:“崔忠這個人平時頗有忠義,可以讓他去守石嶺關,跟他講清利害,試探一下。”
李翼說:“如果讓他去,他能聽從嗎?”接著,李翼便和折可與一起去找崔忠試探了一下,果然,崔忠不聽從。而且,崔忠還同折可與爭奪城門的掌門鑰匙。折可與不給他,說:“您是一個歸朝官,若給您鑰匙,老百姓會生疑。”
崔忠說:“鑰匙應該給我,我乃官長!”他們爭辯了半天,也沒有結果。這時,李翼忿然將鑰匙奪了過來,一下子折斷為兩截,說:“咱們既然發誓,要為國家守城,何必爭此鑰匙?破圍而後再開城。”紛爭這才平定。
第二天,崔忠召集邑僚議事,張洪輔說:“聽說義勝軍中有人想為金人作內應,您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