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5月15日。
這是一個晴朗的天,火熱的陽光炙烤著沙灘,嗮在他的皮膚,火辣辣的,但他的心呢?是不是和大海深處的水一般冰涼?
Q已卸載心亦傷,理想終究是奢望。
這是李雲天發給林晴的最後一條信息。
相戀五年,十數次分手,走過多少次風風雨雨,最終走到了這一刻。
此刻,他明白,再也不能複合。
因為,昨天,在他上班的時候,她悄悄地收拾完自己的東西離開了。
“你沒有長相,也沒有錢,你答應我將身上的印記祛除,到了現在也沒有做到。我家裏給我介紹了一個軍官,各方麵都符合我的要求……”
他慘然一笑,明知道她根本就不是一個單純善良的人,還傻傻地堅持。兩年前,放棄出國留學的機會,隻因為她說了一句“我想經常見你”。
兩年後,她經常說的是——我不想看見你,不見還好,見了就煩!
他已經喝了不少酒,一個人。來海邊遊玩的,有幾個是一個人來的?
他默默地起身,消瘦的身形孤獨地向海邊走去。短袖被他脫下扔在一旁,露出胸前猙獰的暗紫色印記,有巴掌大小。
不過是失戀,不過是分手,他怎麼不明白,但一份澆注了五年心血的感情,豈能是一時片刻就能放下的。
…………………………………………
時間:2115年5月15日。
早在一百二十多年前,偉大的思想家及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縱觀人類社會,到目前為止,共分為封建時代(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工業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數字時代+虛擬時代)以及基因時代。也有一部分人將人類社會劃分為愚昧時代、醒悟時代和智能時代。
而每一次時代的變革,其最直接的力量皆源於科技。
每個時代變革的發起者,都會被整個人類社會銘記稱頌千萬年。
而今天,不出意外的話,陳邁院士將會得到這份萬載流芳的殊榮,與詹姆斯?瓦特、艾倫?圖靈、盧克斯?迪卡一道,永垂聯合國偉人紀念堂。
人類社會在曲折中不斷發展,往前邁步。每一次新時代的誕生,都是人類進步的偉大跳躍。封建時代末期,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現實狀況滿足不了生產力發展的需求,工業時代應運而生,人類的生產水平開始迅速提高。工業時代後期,計算機的誕生則相應解決了人類落後的運算速度。
信息時代後期,也是虛擬時代後期,人類身體的現實狀況跟不上腦域思維的發展,以納米機器人帶動的基因時代的出現恰好解決了該問題。
總之,人類社會的發展總結為一句話:隻要有需求,就會有發展。
但是,即便到了今天,我們的進步也是在有限。
一百年前,我們困在地球,一百多年後,我們依然沒有離開太陽係太遠。
一方麵,科技的限製,在以光年為基本單位的宇宙空間,沒有絕對的速度,連出直徑為十萬光年的銀河係都是一個謠言的目標。另一方麵,人的壽命實在太過短暫,基因時代末期,人類壽命推測整體會在一百六十年左右,但這點時間在星際旅行中不堪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