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一個女兩位記者中,女的叫孫華月,據說此人是個很厲害的角色,經常在報端上發一些內容比較敏啊感的新聞,很多老百姓都知道此人的名號,有的人竟然叫她孫青天,因為她采寫的新聞報道,多與揭露政府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以及政府在一些工作中損害老百姓利益的內容有關,每次的新聞報道,她都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說話,為了維護普通百姓的利益,對政府的種種失職行為進行口誅筆伐。
徐友陽對孫華月的大名是有所耳聞的,因此當孫華月站在他麵前,把自己的名片遞給他的時候,他的頭腦中一下子就想到了“難纏”“麻煩”“得罪不起”之類的字眼,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怎麼保護領導的利益,而是自己能盡快的把眼前的這個“麻煩”給甩掉,既然想要甩,最合適的接收目標自然就是一把手秦書凱,因為孫華月本來就是衝著要采訪開發區管委會的一把手負責人來的。
徐友陽從秦書凱的辦公室出來後,人還走進黨政辦,聽到腳步聲的孫華月和另一名記者就把頭從辦公室裏探出來問,怎麼樣?秦書記在不在?是否願意接受我們采訪了?
徐友陽說,是的,秦書記請兩位到他的辦公室麵談。孫華月和另一位記者,立即麻利的背上隨身帶的采訪包,直接推門進了秦書凱的辦公室。
秦書凱的辦公室,原本徐友陽走的時候就沒關緊,留著一條縫,孫華月又是個急脾氣,走到辦公室門口見門本來就沒關,自然隨手推門進去。
在報社那種環境下工作的人跟在機關裏完全不一樣,報社的記者們因為工作的關係,往往不會理睬機關那套繁縟的規矩,所以孫華月到了這裏,自然而然的沿襲了在報社時進領導人辦公室的習慣,隻要門沒鎖,自行進去。
好在,秦書凱本來也不是那種喜歡斤斤計較的人,見門口進來一位年輕姑娘,看起來長的還比較清秀,他心裏就明白了此人的身份,於是笑著起身招呼說,孫大記者,遠道而來,歡迎歡迎啊,很早就聞大名,今天一見果然不同凡響。
盡管兩人是第一次見麵,孫華月的嘴巴卻一點也不客氣。孫華月對秦書凱說,秦書記,到底是嘴巴上歡迎我,還是從心底裏歡迎我呀?你聽到的大概都是對我的貶低之詞吧,作為記者,要把自己看到的真實情況,聽到的實際聲音讓百姓知道,也是我們的責任啊。
秦書凱聽了這句牙尖嘴利的回答,不由哈哈大笑說,孫大記者看上去年紀輕輕的,又是一個漂亮的小姑娘,這張嘴也是如其人,很是不一般啊,這今天真是領教了,厲害。
孫華月說,秦書記,我還有很多更厲害的呢,以後秦書記就能見識到了,也許會然秦書記很不爽快,到時候可不要說我沒有事前打招呼啊。
秦書凱聽出她話裏的一語雙關,笑著說,行啊,我等著,我就是要看看孫記者能怎讓我不爽,今天我先給你撂個底,我這人平時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你想要問什麼,我一定知無不言,盡量配合你的采訪,你看我這態度,還比較值得表揚吧。
孫華月說,秦書記,你的態度確實不錯,不似一般領導人看到我們就是過來巴結,希望我們能夠客觀的報道等等,不過,秦書記,你把我們記者比喻成小鬼好像有點不妥吧。
秦書凱聽完,又是一陣哈哈大笑。對於秦書凱來說,記者的到來,未必完全是一件壞事,自己在開發區工作的時間不長,一上任就遇到麻煩事情,千頭萬緒搞的自己頭昏腦脹,好在現在事情處理的還比較及時到位,估計按照這樣的形勢發展下去,再過一段時間,開發區的形勢會趨於平靜,當時工地鬥毆事件剛發生的時候,沒有控製住記者的報道,現在已經一片風平浪靜了,又何必要阻止記者把當前的真相給報道出來呢。
既然他們自己找上門來了,不如利用他們手裏的紙筆幫開發區正正名聲,請他們在寫鬥毆事件處理情況的時候,也能寫一些關於開發區建設中好的一麵,這樣一來,也算是為開發區打了個活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