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身通龍門之術 經營人生 一步登天(1 / 2)

古人躋身官場的途徑大體不外乎這麼三條:一是生來的福氣,靠血緣恩蔭來獲得爵位和官職;二是靠軍功,孤注一擲投身疆場,死者長已矣,活下來便可富貴榮華;三是靠科舉考試,皓首窮經,做詩賦八股以登龍門。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善於投機者,他們能瞅準時機,抓住機遇,一步登天。雖然此舉與上述三條途徑不同,但卻走得更快。

人們常以戰場比官場,那不過是著意於它的殘酷鬥爭性。其實,官場之中除鬥爭性外,還有其生意性。事實上,官場中鬥爭的雙方你來我往,刀光劍影,其目的也不過是為了獲利,而一開始就從獲利的眼光出發,徑直把官場當作市場來對待,實在是非具有特異眼光的傑出之人不能看得出、做得到的。呂不韋就是這樣的人,他精心策劃,經營自己的人生,並且是這一思路的首創者。

戰國末年的呂不韋自幼生長在一個珠寶商人的家庭,以贏利為目的的商業意識從少年時代起就滋潤著他的心田。成年後他奔走列國經商,在父親已有家業的基礎上,不久便成為遠近聞名“家累千金”的巨富。就在他財富滾滾而至、家業飛速發展的時候,呂不韋卻不想再像以往那樣隻是單純經商,僅僅靠財富來支撐自己的全部生活了,他要拓展自己的思路,把眼光放得更遠一些,把目標定得更大一些。為此,他決心把注意力由市場轉向官場,用經商的辦法和心計來從事政治的經營和計算了。

人們常說,機會是為有準備的人準備的。呂不韋既然已經決定到政治中去實踐一番,一個重大的曆史機會就果然撞入他的眼簾,他敏銳的目光盯準了一個人,一個被呂不韋稱作“奇貨”的人物,這便是秦國公子異人。異人的父親安國君當時身為太子,異人不是長子,此時正在趙國邯鄲當人質。由於秦、趙兩國關係緊張,異人在趙國頗受冷遇。呂不韋根據人棄我取的經商術,認定這是個可以進行政治投機的對象。據載,呂不韋與父親商議此事時其父並不讚成,呂不韋問父親:耕田能獲利幾倍?父親說十倍。又問:經營珠寶能獲利幾倍?父親說百倍。又問:幫助一個國家立一個國君,能獲利幾倍?父親說無數倍。呂不韋說:“幫助一個國家立一個國君,不僅獲利無數,還可以耀祖光宗,傳之子孫,我何樂而不為呢?”這正是呂不韋的精明所在。他沒研究過政治學,此前他沒有從政的實際經驗,但他以商人的機敏眼光看到了一個比市場更能賺錢的去處,這便是官場。他在和父親對話中用幾組數字說明利害大小,很形象,也很露骨。這表明呂不韋已經意識到中國古代政治的一個重要而基本的特征:權力決定一切,權的作用遠大於錢。隻要有了權力,金錢根本不在話下。

主意打定,呂不韋便主動去拜訪異人,提出拿巨額錢財幫異人去秦國活動,讓安國君立異人為繼承人。異人喜出望外,表示如果此事能成,將來一定把秦國分一半給呂不韋。接著呂不韋給了異人五百金,用以廣結賓客;又用五百金買下奇珍好貨帶到鹹陽,送給安國君的華陽夫人。並對華陽夫人說:女人靠美貌取寵,一旦年老便會失寵。為了永保富貴,應該立自己的兒子為繼承人。夫人無子,可過繼賢明忠孝的異人為子,然後立之。華陽夫人被說動了,不斷在安國君的枕邊吹風,安國君便刻玉符起誓,立異人做了繼承人,並聘請呂不韋做了異人的師傅。呂不韋還大方、及時地把自己的一個美貌歌姬送給了異人。歌姬生下的兒子,便是後來出了絕大風頭的秦始皇嬴政。結果安國君即位後僅三天便死去了,異人繼位為莊襄王。按照原來兩人的約定,呂不韋擔任宰相,從此秦國大權便穩操在呂不韋的手中了。直到異人去世,秦王嬴政繼位時,包括嬴政為王早期,呂不韋一直獨掌秦國的軍政大權。把商業心理和商業行為移用於政治,把官場當作市場,這是呂不韋的一大發明,而後代學步者比比皆是,隻是他們已經把呂不韋的口號內化為實質精神,幹得更隱蔽、更不露聲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