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將閩台聯誼情況舉兩例簡述如下,福建省遊氏來自唐末從河南固始縣遊匹、遊植入閩於建陽長坪、莆田等地繁衍生息。現今遊姓有十四萬多人,占全省人口0.4%,在全省姓氏排名中列第45位,分布全省39個縣、市、區,59個鄉鎮(街道),431個村(居委會),人數最多的建甌市遊氏9800多人,最少的湄洲島隻6人。台灣遊氏來自福建省永定、詔安、南平等地。康熙末年,由永定遊光景、光烈、光彩、光顯、光源等五兄弟入台繁衍生息,至今有300多年的曆史。遊氏有17萬多自然人口,列居台灣姓氏第37名,分布台灣各地,以台北、台南為最多。
1992年6月26日,台北遊氏廣平祠籌建委員會主任遊正成首次率文助、再安、克明、任村、石文等宗親團一行六人前來鳳池“禦史定夫遊公祠”尋根問祖,叩開了閩北祖地南大門——南平之鳳池村,受到當地領導群眾的熱烈歡迎,時任南平市副市長陳慧珠親臨接見,市政協主席餘盛卓與宗親團全體成員親切座談,市委副書記李元設宴招待宗親團一行。由南平遊酢後裔宗親會會長遊嘉田陪同驅車前往,時任南山鎮黨委書記康朝來、鎮長王家興恭侯在鳳池“道南”橋頭迎接,台北遊氏宗親團在鳳池遊定夫祠瞻仰參觀考察,當地遊氏後裔列隊夾道歡迎,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當他們到遊定夫祠時,遊氏族長公文火先生向宗親團招手致敬,握手擁抱,熱淚盈眶,隨即就圍在元朝始建碑記默念銘文,確認諱酢字定夫,號廣平,經對接族譜,查《南平縣誌》,遊酢無疑是閩台遊氏共同“聖祖”,亦是台灣遊氏遠祖。此後,台灣各地遊氏宗親會嶽勳、朝雄、得男、祥年、明財、祥柱、祥鏗、遊輕、榮庭、振賢、钜賢、榮富(錫堃兒)等宗長及全國各地遊氏宗親會先後組團紛至鳳池遊定夫祠謁拜祭祖,絡繹不絕。到目前為止,有百個團組達萬人次以上,台北正成來的次數最多,達九次。
當介紹到鳳池村在明清時期不足百戶,卻有217人登科取士,其中進士5人、舉人(太學生、國子監生)40人、五貢25人、文武秀才147人。取士任職64人,其中尚書、侍郎、巡按3人、知州6人、知縣17人、八九品官35人。從南宋以來有據可考的理學家12人、書法家12人(詳見《鳳池村誌》36-37頁)。成為“文臣武將村”和“理學名鄉”,及明朝廷為尚書理學家、書法家遊居敬一家建立六個榮譽牌坊,清理學家、書法家、武德騎尉、資政大夫遊昌莘子孫三代五將軍一同知,文武並茂,薈萃於家,遊朝屏一門十儒被譽為“書香門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