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運桂
餘今年七十有六,近年來視力障礙日趨加重,為圖書作序的勞神損眼之事常婉拒之。但朱玉尊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中文係,與老叟同出“師門”,既是老鄉,又是校友,可昵稱為學弟。對於他的懇切要求,拒之不忍,又把這作序的苦差事攬下了。
文集名叫《用情點擊》,用滿腔熱情點擊廣州社會生活之謂也,頗有新意。書中有時事評論、新聞報道、人物專訪、名人側記等。朱玉尊作為廣州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學校新聞中心編輯、記者,出於職業的敏感,對廣州的政治、經濟、城建、文化、教育、民生等都十分關注,尤其對廣州大學情有獨鍾。他以高度的政治熱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對廣州的社會生活進行掃描和評論,視野開闊,思考細密,勤奮采寫,有自己的見解。雖沒有什麼高深學問,卻反映了作者對新聞宣傳事業的投入,對政策精神的深刻領會,對現實生活的銳敏觀察。其中也飽含了作者對廣州這片熱土的無限熱愛和眷戀之情。
“時評廣州”一輯,顧名思義屬於時事評論,涉及內容十分廣泛。比如《用民生話語揭開政治議題的“紅蓋頭”》一文,題目比較新鮮、形象、醒目。“紅蓋頭”,即傳統婚嫁中新娘頭上的紅綢巾。舊社會的婚姻,大多由媒婆搭橋,父母拍板,新郎與新娘未曾謀麵,用大紅花轎把新娘抬到新郎家門口,新郎揭開新娘“紅蓋頭”時,才能見到新娘的樣子。今天許多相戀多年、互相認識的新人,在新婚之日,也往往沿用這種揭“紅蓋頭”的傳統方式。作者把這一形象語境,用在政治議題上,揭開了民生議題的政治真麵目,引人深思。什麼是政治?學者們所下的定義很多。孫中山早年所說的比較合乎實際。他說:“‘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就是政治。”可是在我國極“左”路線猖獗的年代,政治就是階級對階級的鬥爭,政治就是不斷折騰的政治運動,政治就是國家大事,似乎與老百姓生活無關,這顯然是對政治的扭曲。現在政治的真麵目,如朱玉尊所說:“解決民眾最大的利益問題就是最大的政治。”“不管多高深的政治、多偉大的理論,最終還是要落實在人民群眾的生活實際當中。”廣州市委市政府“推行66條民生舉措,正是抓住了最大的‘政治’”。這種關於政治的最樸實的道理,現在已被多數清醒的領導所接受且付諸實踐了。從這種政治理念出發,文集中大部文章都涉及民生議題,都離不開政治。這與那些講空話、套話、廢話的“政治家”迥然有別。
還有《民生問題,領導多些“親自過問”又何妨?》一文,題目本是一個諸問句,作者所闡述的是“領導親自過問”對解決問題的必要性、重要性。事實證明作者說的沒有錯,我們還應該進一步追問,若事事都要領導親自過問才能解決,說明了權力係統運作出了問題,職能部門不作為或做得不到位。正常的權力係統,隻要行政長官依權監督相關部門的工作,並提供有力的保障,使職能部門敢於負責、勇於擔當,主動把分內的工作做好,這才是我們所希望達到的目標。若眾多民生問題都要領導親自過問,就是有三頭六臂,也過問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