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究的巧是精巧,聰慧的巧是靈巧,機變的巧是機巧;拙得純真是稚拙,拙得實在是樸拙,拙得馬虎是粗拙。中國畫論更有“大巧便是拙處,大拙便是巧處”。拙與巧,真是很難定義呀!
《墨子·公輸子為鵲》中有這麼一個故事:
某日,魯班用竹木製成一隻喜鵲,飛上天空,三天都不下來,魯班自認為很巧,但是墨子不以為然地對他說:“你用竹木做喜鵲,雖巧,卻比不上製車軸插頭的工匠,三寸長的木料,他們一下子能削好,而且能載五十石的重量,豈不比你有用,也巧得多嗎!”
“有利於人,謂之巧;不利於人,謂之拙。”這是墨子對巧與拙的看法。
橡樹與小草
做一株平凡的小草,是多麼快樂的事!
在一處人跡罕見、樹木不生的原野,有一條老鐵道。由於火車很少通過,所以不但鐵道兩旁,連鐵軌之間也長滿了小草。到蔥蘢的季節,小草們織成一大片綠色的地毯,把鐵道也淹沒了,隻有每個月唯一一班火車通過的時候,才讓人們想起:原來這兒還有一條鐵道。
某日,當火車又疾駛而過,小草們莫不低頭行禮時,有一粒橡樹的種子,從車上滑落,正掉在兩軌之間。
“這是什麼啊?”最先抬起頭的小草驚訝地叫。
“好像是一顆種子。”所有的小草都伸長了脖子湊過來看,“但是為什麼這麼大?好像有我們種子的幾百倍呢!”
“各位好!”橡樹子從昏迷中醒轉,環視四周圍攏過來的小草,高興地打招呼,並自我介紹,“我是一顆橡樹子。”
“橡樹?”所有的小草都麵麵相覷,“我們從來沒聽說過啊!”
“我們這裏沒有樹,隻有草,我們世世代代生長在這兒,從來沒見過一棵樹,因為這裏冬天特別冷,風又大,不適合樹的生長。”一株比較年長的草,神情嚴肅地說,“我看,你還是快回到你來的地方去吧!”
“我已經來了,怎麼回得去呢?”橡樹子愁苦地說,但是跟著環顧四周,又轉憂為喜了,“這裏多好啊!我喜歡這裏,我不怕狂風和霜雪,決定在這兒生根,長成一棵高大的橡樹……”
“好!”沒等他說完,四周成千上萬的小草,就發出一陣歡呼,“我們喜歡你,我們需要一棵樹,我們喜歡一棵高大的樹,我們要你來領導。”
於是橡樹子在這兒生了根、發了芽。起初他長得很慢,小草們由春天萌發,不到仲夏就能長到一尺高,所以夾在草叢中,除了葉子比較大些,小橡樹並不怎麼突出。當每個月火車開來的時候,小橡樹也和小草們一樣,早早就彎下腰,讓那龐然大物從頭上飛駛而過。
但是到了暮秋,小草們都逐漸凋萎、枯黃的時候,橡樹雖然也落了葉子,卻仍然直直地站在那兒。當火車開來,由於沒有小草們的簇擁,橡樹反而站得更直了,所幸火車除了前麵保險杠會把橡樹撞得一個踉蹌,車子的底盤倒不會再傷害他。所以,當冬天過去,小草們又複蘇的時候,見小橡樹仍然站在那兒都很驚訝。
“我的父親有四十尺高,他的頭經常遮在雲裏,他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小橡樹總是得意地對小草們說。每次講到這兒,小草們都會仰起頭,把嘴張得好大好大,羨慕極了:“我們多高興你能在這兒生根啊!”小草們說,“當你長到像你爸爸一樣高時,我們就可以聽你訴說天空的一切了!”
“我也會抓幾顆星星給你們。”小橡樹臉上泛著光彩。
但是小橡樹也有他的煩惱,就是每個月火車通過時,小草們都一低頭就過了,他卻難免損傷幾片葉子,有時還會折到腰,而且這種情況愈來愈嚴重。
“你為什麼不把腰彎低一點呢?再不然,幹脆躺在地上算了,等火車過了之後再站起來,何必跟火車去爭呢?”小草們都這樣勸他。
小橡樹何嚐不知道,可是他的身體硬,怎麼也不可能躺下來,眼看情況愈來愈糟,他真希望自己不再長了,甚至縮小幾分,跟小草們一樣不是就夠了嗎?但在轉念之間,他又想:“為什麼我不趕快長大、長高呢?如果我長成幾人合抱的大樹,火車也就算不得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