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是美國最大的都市,也是美國的經濟中心特別是金融中心。紐約有全美國最大的中小學生群體。2008年時,公立中小學有110萬學生,另有15萬中小學生在私立學校就讀。紐約市的基礎教育,不僅規模大,教學水平尤以高中教學水平在全美也處於領先地位。根據《紐約時報》教育版2007年4月22日的報道,此前五年哈佛大學錄取的新生中,紐約市申請者被錄取的概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5%到8%。報道引用哈佛大學本科招生負責人費茨辛姆斯(Fitzsimmons)先生的話:“如果史岱文森排名第19名的人好於北達科他州的唯一申請者,將錄取史岱文森的孩子。” “史岱文森”指的是紐約市曼哈頓區的史岱文森公立高中。
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2011年對美國21000所公立高中的排名中,紐約市有12所公立高中進入前100名。要知道,美國有50個州,假如分布平均的話,每州應隻有兩所高中進入全國排名前100名。可見,紐約市名列全國前茅的高中大大多於全國平均水平。況且,紐約市隻是紐約州的一部分。本書所介紹的隻是紐約市五個城區的高中招生錄取情況,除非有特別說明,不涉及紐約州其他市、縣的高中招生錄取情況。書中凡提到“紐約”,如果不加特別說明,均隻指“紐約市”,而非“紐約州”。紐約市的麵積占紐約州不足百分之一,人口占全州的百分之四十幾。因此,在全美名列前茅的紐約市高中更是大大多於全國的平均水平。
一、三大特殊高中
說到紐約市的優質高中,紐約市民幾乎都會脫口而出:“三大特殊高中”。 紐約市的高中中,哪一所是“特殊高中”,是由紐約州法律規定的,不是學校管理層、教師、學生和家長自定的。詳見下文。三大特殊高中(Specialized High School)是指史岱文森高中、布朗克斯科學高中和布魯克林技術高中。
(一)史岱文森高中
史岱文森高中也被紐約的高中生們親切地簡稱為“史岱”。它成立於1904年,畢業生中有四人獲得諾貝爾獎,在《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排名中,位居全美國公立高中第31名。史岱文森高中的校名源自紐約轉讓給英國前最後一名荷蘭籍殖民地總督——彼得·史岱文森。成立之初,史岱文森高中隻收男生,從1969年起改為男女同校。
成立之初,史岱文森高中既是一所普通高中,也是一所職業高中,後因教學水平十分出色,自1919年起,改為隻招收優秀學生,不再招收職高學生。由於名聲遠揚,來這所高中上學的學生越來越多,以至於學校不得不在1919年改為“兩部製”,一半學生上午上學,另一半學生下午上學。1934年,麵對越來越多希望來上學的學生,史岱文森高中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協助下,開始實行入學考試製度,但學生分“兩部製”上學的情況一直持續到1956年。
史岱文森高中素以理科強而聞名。在2008年1月公布的 “英特爾科學獎”40名入圍決賽的高中生裏,有四名來自史岱文森高中,位居全美各高中第一。此前20年,在這一素有“小諾貝爾獎”之稱全美高中生科學競賽中,史岱文森高中入圍決賽的人數有六年位居全美各高中第一或並列第一。學生課外數學俱樂部有300名成員,號稱是全美國最大的中學課外數學俱樂部。部分學生在高中畢業時,已經學完大學二年級甚至三年級的數學課程,為此,學校為學生們訂閱了一些大學程度的數學雜誌。學校有12個實驗室。計算機教研室開設“人工智能”等課程。成績出眾的學生有機會去紐約的一些大學和科研機構,如紐約大學和西奈山醫院等,與那裏的資深科學家們一起做實驗。學生們撰寫的優秀數學和科學論文可在史岱文森高中的數學和科學雜誌上發表。
全校各班的規模在34名學生左右,在紐約各高中裏是班級學生人數比較多的。多數課程采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也有一些課程采用研討會的形式,學生重新安排桌椅的位置,圍坐在教師身邊,進行討論。
學校有體育館和室內遊泳池。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頓金融區,學校沒有室外運動場。好在曼哈頓金融區有眾多的公園和戶外公共運動場地,包括毗鄰該校、遙視自由女神像的炮台公園,為學生的室外體育課提供了可資利用的場地。每周有四次體育課,每一名學生在校期間都必須學會遊泳。學校還有一些運動隊,包括足球、橄欖球、排球、網球、高爾夫球、遊泳、體操、保齡球和擊劍等方麵。
在許多中國人的印象中,美國中學生作業壓力小。史岱文森高中的情況不同,學生的作業量非常大。高一新生的家庭作業平均每天約三小時,隨著年級升高,作業量會繼續攀升,以至於有些家長抱怨學生的睡眠時間不足,連校長也承認:“孩子們沒有太多的睡眠。”學生們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有攀比心理的家長也為數不少。
學生和家長們最關心的是升學問題。學校為此設立了三名專職的大學升學顧問。每年畢業生有20%左右進入“常春藤”大學或同一檔次其他頂尖名校。2007年畢業生中,17人被哈佛大學錄取、16人被麻省理工學院錄取、39人被哥倫比亞大學錄取、83人被康奈爾大學錄取。作者在書中未說明這一升學數據的年份。可能是出版當年的,即2007年的數據,也可能是前一兩年的。《華爾街日報》統計了全美國各高中2007年考入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威廉姆斯學院、波莫那學院、斯沃斯莫爾學院、芝加哥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八所著名高校在《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排行榜上,在綜合性大學中,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並列第一,麻省理工學院和芝加哥大學並列第五,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列第十三位;在文理學院中,威廉姆斯學院名列第一,斯沃斯莫爾學院和波莫那學院分居第三和第四位。
史岱文森高中的突出表現,使它成為紐約市入學競爭最激烈的高中之一。2010年,全市有24704名八年級學生報名,隻有830人被錄取。
(二)布朗克斯科學高中
布朗克斯科學高中創辦於1938年,像史岱文森高中一樣,最初也隻招男生,自1946年起改為同時招收女生。布朗克斯科學高中在美國的名聲極大,不僅有7名畢業生獲得了諾貝爾獎,而且還有眾多其他知名畢業生,包括5名獲得美國新聞界最高獎項“普利策獎”的畢業生。在“英特爾科學獎”的前身“西屋科學獎”中,截至1993年,該校學生入圍決賽的人數穩居全美國各高中第一,比第二名的人數高出整整50%。
許多在初中階段感覺“吃不飽”的學生,進入布朗克斯科學高中後,突然發現自己轉入了“高鐵快軌”,受到了同樣優秀的其他同學的競爭和挑戰。該校的學生是如此優秀,以至於1977年至1990年擔任校長的考派爾曼(Kopelman)先生這樣說:“學生來時自以為了不起,然後就意識到他們並不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這讓他們虛心。”
對於剛從比較輕鬆的初中升入高中的新生來說,來到布朗克斯科學高中,不僅讓他們“虛心”,也可能讓他們“心虛”。為了幫助新生適應高強度、高壓力的學習環境,學校在開學之前為新生舉辦暑期班,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提供幫助。暑期班著重幫助那些在入學考試中數學得分超高、英語得分較低的“偏才”(詳見下文)。另外,學校還讓高年級學生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結對幫助新生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為了密切新老生之間的關係,學校形成了“新生星期五”的傳統,在每個星期五,由老生為新生買比薩餅。
該校每天的課後作業需要花費兩個小時,有的學生甚至需要四五個小時才能完成作業。
正如該校校名所示,布朗克斯科學高中高度重視理科。該校7名畢業生獲得的諾貝爾獎全部是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