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出茅廬(1)(1 / 1)

我家從來就愛交往一些有趣的人。這些人今天看不僅是可愛,而且還行跡可疑。

當一場場“麻煩”過去了,有些人連升****,成為鄉親們讚不絕口的英雄;而我家既沒有把這些真相刻到碑上,也沒有記進家族的年譜裏,反而經受了數不清的屈辱。這真不公平。

祖父在世時,天天盼著後輩能出一個有誌氣的人,比如說他能在文革磨難之後挺起來,出去找找公道,為全家討回個說法。這隻是個願望。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不是沒人試過;而是多次試過,不行。我從很小起就知道:要實現這個願望是非常非常難的。但我牢牢記住了,記住了要做什麼。

或許讀者們要問了,你們家受到了什麼不公正待遇,讓你祖父如此耿耿於懷?

其實我祖父還真不是個平常人!

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裏,祖父就是一個神仙般的人品,他永遠長著一撮白白的山羊胡須,穿著一件有四個口袋的標準中山裝,上邊的一個小口袋總是插著一支鋼筆,下邊的兩個大口袋,成了我的最愛,因為裏麵永遠有吃不完的糖果,每次祖父回來,我總是第一個掏他的口袋,看看有吃的沒。

而祖父好像也知道我的愛好,他乖乖的坐下來,好讓我夠得著口袋。

祖父是個道士!

這是後來父親告訴我的,我從沒有懷疑過祖父,正如他永遠留在我的記憶裏一樣。

他的一生是傳奇的,也是曲折的,更多的是無奈的,他救過很多人的命,其中包括我。

這還得從一個小故事說起,這個故事是父親告訴我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們村的社鬼(即“社公”。古稱土地神)周圍的一棵百年鬆柏被砍了,本來就沒有引起什麼注意的,但是後來村裏的家禽慢慢地不知道染上了什麼病,一隻接一隻的死去,不出一個星期,全村的雞鴨鵝都死光光了,一千多隻。

因為那個時候農村的物質還是十分的匱乏的,所以這次鬧雞瘟,差不多斷了一些家庭的主要收入。

這下村裏的一些長舌婦坐不住了,一些流言開始在村裏傳開來,說什麼肯定是得罪了社公,應該殺豬還願等等,鬧得人心惶惶。

我們的祖籍何在,已無從考究,隻知是由廣東梅州遷移過來的,到這個叫“同和“的瑤鄉小鎮定居之後,漸成村落,冠以“宋家莊”之名。

宋家莊的人,大多姓宋,但和其他村族有所不同的是,我們村從未建過祠堂,立過家譜,甚至同宗同族的人與人之間,也沒有統一的拜祖活動。

解放前的宋莊人,一向很窮,窮到了極點時,往往有“不屑子孫”背井離鄉,偶爾有人返回,也是窮困潦倒,在外麵無法立足。

但這裏有社公,社公是客家人祭祀神靈的地方,是客家人最敬重的場所。

近年新建的一個最大香火場,甚至把玉皇大帝、如來佛、真主、上帝、孔子等可以膜拜的神靈聚於一齊。財神、灶神、閻王、關公、觀世音、彌勒佛、龍王、哪吒、太上老君、聖母瑪利亞、四大哈裏發、耶蘇門徒、孔子弟子、張天師……

任何事,都隻是一個過場,似乎不那麼做,就有違道理。對同和小鎮的人而言,倘無說法便做,簡直便不可思議。當然,諸如蓋房、婚喪嫁娶、過年過節,拜神祭祖等等的儀式步驟,卻各有各的說法,各有各的規矩,隻要你能說出點道理,便無人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