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

在臨南鎮這邊,因為屬於契丹皇朝發源地,雖然傳說上說契丹已經滅族,但是一個古老強大的民族哪裏是說全滅就全滅這麼簡單的,其實契丹還是有遺民活下來的,幾百年下來也繁衍成了不大不小的氏族,所以,這邊也保留了許多契丹文化習俗。

例如:放偷、抹黑這兩種習俗。

契丹人的元宵節還被稱為“放偷節”。

在南北朝時期的契丹族是於正月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夜連續三天“放偷”,進行相偷戲,“相偷”即為互相隨便偷竊。

古代契丹人大多采取相當寬容的態度,因為你偷我的,我偷你的,偷竊在元宵隻是嬉鬧玩樂的一種方式而已。因此物主隻是嚴加戒備,以防失竊而已,並不抓賊,在失竊後也隻是去想方取回失物而已。

不過在律法嚴明的現在,在契丹氏族的村落裏大家也隻是家中的小孩子上門討要零食糖果罷了。

至於抹黑習俗,據說“抹黑灰”象征吉利。特別是青年人之間要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鍋底灰,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抹黑節是受到薩滿文化中“麵具神”的影響。契丹人認為節日當天會有魔鬼出入人間,互相在親朋好友的臉上抹上鍋底灰,魔鬼認不出便無法加害於他們。

所以現在,在契丹氏族裏更流行的是在元宵節當天互相‘抹黑’。

這個氏族村落現在大多數都生活在召廟附近,遼代佛教文化盛行,召廟就是遼代開鑿真寂之寺的遺址。

在元宵節當天,召廟都會有盛大的慶祝活動,比如白天的‘抹黑’活動,廟會、舞龍舞獅活動,還有晚上的撒燈、觀燈、契丹祭祀活動。

瑾瑜在前兩天就磨著葉爸爸和葉媽媽答應帶她去廟會玩,但是葉爸爸和葉媽媽一直不準,說廟會那麼熱鬧,人太多了,再讓瑾瑜被人販子拐跑了怎麼辦。

瑾瑜暗想,人販子如果真的拐到她頭上,那才叫倒黴,憑她現在的實力,都能對抗幾個三流高手了,再加上她有巫法傍身,生存幾率大大增加。

但是,重點是爸媽不知道她這麼厲害呀~

所以,瑾瑜決定和爸媽坦白一部分秘密!

瑾瑜看了看坐在一起看電視的爸爸媽媽,然後蹦躂了過去,一屁股坐在兩人中間。

“老爸老媽,我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和你們坦白。”

葉爸葉媽目不轉睛的盯著電視屏幕。

“說吧。”

瑾瑜深吸一口氣,開始說道“幾個月之前,我遇到了一個老人家,他是一個雲遊四海的高人,見我骨骼清奇,天資過人,所以決定收我做徒弟。”

“還沒睡覺呢,你就開始做夢了啊!”

葉媽媽兩眼依舊盯著電視屏幕,卻不耽誤吐槽。

瑾瑜梗了下,覺得自己快被噎死了。

瑾瑜也知道自己這借口不靠譜,在各種武俠小說裏都被寫爛了,但是老媽,咱可是親閨女啊,一點麵子都不給~~

歎了口氣,瑾瑜站了起來。

“就知道你們不相信,那就看我給你們露一手吧。”

葉爸葉媽不再盯著電視屏幕,看著站在眼前故作憂鬱的女兒,互相對視了一眼,不知道寶貝女兒要玩什麼花樣。

瑾瑜到屋外撿了一塊拳頭大小的石頭,回到屋裏遞給葉爸葉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