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山盛產蘑菇,不產雨傘,卻擁有蘑菇般的雨傘。
倘若下雨,又逢趕集,你去蘑菇山一趟,定會為之驚歎,為之叫絕:那便是蘑菇山傘陣。
晨曦撩開雨簾之後,芳草萋萋的鄉間小路,空氣清閑的林間石徑,處處可見露珠圓潤的雨傘。你可以將雨傘譬成朝陽、當作星星……但我覺得,它更像蘑菇。
此時,你最好立於山巔,傘陣入場式將會叩擊你心扉:雨傘,粉紅色有之,湛藍色有之,自動傘有之,折疊傘有之……先是朵,後成串,再連線,以前後左右,從四麵八方,前呼後擁,逶迤而來;最初隻是胚芽般大小,吮吸著山野的晨露,漸漸長大。這時若是朦朧的寫意,等長到你麵前,成了一朵朵碩大的頗似蘑菇的雨傘,那便是精細的工筆了。
蘑菇山原並不產蘑菇。何時咕嚕嚕冒出漫山遍野的蘑菇,將蘑菇山裝點得如此多嬌?傘下氣喘籲籲的蘑菇老漢笑嗬嗬捋著胡須,隨手一指:自山那邊春風吹來的時候。
傘,是蘑菇山的象征,是蘑菇山人的驕傲。雨天,去趕集,去逛城,去走親串戚,沒有傘,會被人笑話。
去年家居蘑菇山的姨妹給我送蘑菇來,臨走時天不作美細雨霏霏。我遞給她一頂舊草帽,她搖搖頭。我再拿出一頂新的,很美很精致,她還是搖搖頭。緋紅著臉,指指門後的花傘。我當時認為她圖虛榮。現想來,倒是我錯了。你看,不但二八少女喜愛色澤明麗、款式新穎的雨傘,毛頭小夥也撐開花傘欲與姑娘媲美呢。
路上行人稀了,你得趕快去集市,找一製高點。往下俯瞰,傘陣將使你呼吸加劇。隨著傘的移動,傘陣像魔術萬花筒變幻無窮:起初是“人”字形,像蘑菇的頭冠;等彙集長街,便呈“I”字形,像蘑菇的莖;不等你看清傘是如何移動排列的,已成了“井”字形,像蘑菇生長的土地;當你還陶醉其中,又成了“O”形,像蘑菇的什麼呢?你發揮想象吧。目睹似大型團體操的傘陣,你會說別拘一格、色彩紛呈、目不暇接、美不勝收……精妙的詞語。即使用盡,亦難表達那驚、那喜、那歎、那悅。
如此瑰麗恢弘、歎為觀止的傘陣,用不著誰來指手畫腳誰該撐哪把傘;用不著誰來精心安排誰該站哪個位置。如果說有導演,那便是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