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私成就私心。
你通過博愛,凡你想要的,盡可拿去。
功成身退不如功未成,身先退。
慢一點就是捷徑。
欲望越少,越容易滿足。
越不居功,越會成功。
當繁華成孤獨,孤獨就是繁華。
世界是絕對的,生死不由你。你唯一能做主的就是選擇順從。
人以燈為光明。
燈以燈芯為光明。
燈芯以黑絨為光明。
黑絨上有油脂,又有人點火,事情就成了。
點火的人就是盜火的人,滅火的人就是玩火的人。
玩火將自焚,不如將火轉移,他人視之為光明,而我得重生。
夏天可以食冰,冬天不可以食火。
世界是個大火坑,不是要你跳出火坑,火坑太高,你跳不出去。你可以滅火。那就是用坑中的灰滅坑中的火。坑灰極厚,可以將火覆滅。然後你自埋灰中,且眠且睡,仰接露水,第二天一早就可以一躍而起,攀援向新的世界。
火坑也是光明。
地獄烈火也是光明。
世上的光明有三,害人的光明居二,剩下的唯一的光明是真正的光明。
大道不是花花草草,是已燃之灰,是未燃之火。
曹操年輕的時候去拜訪名士喬玄。
喬玄評他說:“如今天下大亂,群雄相爭,從亂局裏打出個局麵來的人。不就是閣下嗎?但我看你是個亂世的英雄,治世的奸賊。可惜我老了,看不見你發跡那天,希望你能提攜我的後人。”
曹操答應了,不以這老頭的話為忤,反以為“深得我心”,大笑而去。
曹操不如喬玄。
什麼意思呢?喬玄一眼看穿了曹操的過去現在未來,並且能做到不與曹操衝突。——不但不與曹操衝突,而且能讓曹操為他服務。能讓曹操為他服務的,當然是高人,當然在曹操之上。
曹操是治世之才。
喬玄是避世之傑。
治世不如避世。
什麼意思呢?我的意思是你治好自己就行了,如果說“治世”,這就是最大的治世了。一句話,你要治自己,不要治別人。未有“治世”不傷人的,你憑什麼傷人?你說你治世是為了拯救人,服務人,全是騙人的。你為了自己。但你自己是誰你都搞不清楚,因此你怎麼搞也搞不爽,錯就錯在你用錯了功夫。未有治世不是奸賊的。
避世者是大豪傑,有大作為,如謝安者,功在曹操之上,能力也在曹操之上。避世不是說要永遠避世,差不多就行了。
如果悶了,你出山玩玩,又有何不可?
當然,要玩大的,就要多等。個中謀略,可以參看拙著《三國謀事玄機》。不過說到底,一切謀略隻是入門功夫,真正的大功夫是“修心”。
你的心真的不得了,你把它搞爽了,它讓你全身都爽。
記住:治亂局要高手,避亂局則不需要高手,庸手就可以了,你走開就行。腳在你身上,難道你還不會走路?
有時要治亂,有時要避亂,看情況而定。
看你的心而定。
你的心告訴你該幹什麼,你就幹什麼。
現在的問題不是“行”,而是“知”,你先搞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剩下的再說。
小我勝大我。
昨我勝今我。
昨天的我拋棄了今天的我,走得那麼遠!
你已迷失,你必須回去。你說你“回不去了”,我說你回得去。因為昨天已成了未來,你回到未來,即得自我。
時間不過是空間。
空間不過是存在。
你不在乎那“有”,就能達到那“無”。
遇到煩心的事你先停下來,就能挺過去。
你不要跟畜牲打交道,雖然你曾是畜牲。
你不走回頭路,傷心就一回。剩下的全用來喜樂開心。
你不需要太早明白一些道理,悟出一點你就夠用終生。
你要擅長發怒,不可以容忍那些人。
最後你要認識自己本來一無所有,現有的一切都是賺的。你同時要認識到別的人也本來一無所有,現有的一切全是多,全是空。
你便無畏。
便有智慧笑看世人。
放棄虛妄才能收獲實有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言以為義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
老子說:讓聖人絕跡,拋棄一切智慧,人類就會獲利百倍。不要那仁義,人類就會恢複本性,自然而然就講孝道,並有慈愛的心。不要那機巧與名利,形形色色的強盜就會自行消失。我這三句話寫下來可能還不夠,所以我讓這三句話都有所歸屬,它們都隻是一個意思:要讓你的本性現出來,要讓你的真心不散失,私心要少,欲望更不能多。
“絕”,絕交,不要。
“棄”,拋棄,放棄。
“見”,通現。
“素”,沒染過的素帛,比喻本性。
“抱”,抱緊,不散失。
“樸”,沒經過砍伐修剪的自然狀態下的樹木,比喻人的真心。
老子這段話重點是“絕聖棄智”,天下都是聖人搞砸的,都是智慧惹的禍?非與聖人絕交不可,非與智慧絕緣不可,人再不回到本來麵目,將會自厭而死。
我們再來看《老子·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親之譽之。
其次,畏之侮之。
信不足,有不信,猶兮其貴言。
成功遂事,百姓皆謂我自然。
老子說:遠古的真人,人們都知道他,但各自不相幹。再近一點的賢人,人們都親近他、讚譽他。再近一點的君子,人們都害怕他、反抗他、侮辱他。一個人如果太虛假,誠信不足,那麼就有人不相信他,哎呀,人一定要看重自己的話,可不能亂說。你有道、有言、行為不失,就會成功,完成自己的事業,那麼老百姓都會說我這是應該的。
“太上”,太是遠古,上是真人,太上即遠古的真人。
“下知”,下民,一般人。下民也有智慧,所以叫下知(下智)。這是相對太上(上智)而言的。上智的智慧是大道,下智的智慧是謀生之術,不是同一檔次。上智不謀生,而是通過投身大道生生不息。
“猶兮”,通“猶唏”,歎詞“哎呀”。
老子這段話高度讚美了太上的智慧。太上與常人不同。他有道,有信,有言,有事功,合乎道本身,因此配得上稱“自然”。
太上不與下知同流。
甘泉與泥潭絕交。
東漢管寧和華歆兩人在園子裏鋤菜,忽然從地裏鋤到了一片金子。管寧隻管鋤地,看到金子就跟石頭瓦片沒什麼區別。華歆卻把金子撿起來扔了。
他們又曾經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門外有人坐著豪華馬車經過,管寧讀書就讀書,根本不為之所動,華歆卻放下書到門口看。
管寧就拿刀把席子割開,表示了自己對華歆的輕視,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絕交是人的一大美德。
一定要與有的人絕交。不絕交不足以理清恩怨向前走。世路多荊棘,世人多險惡,與其與虎狼為伴,不如與虎狼絕交,走自己的路。
其實,絕交已是寬恕與包容。
絕交僅僅是不來往,並沒有要去攻擊對方,甚至擊倒對方。剛才我說“與虎狼絕交”,不說“獵殺虎狼”,就是此意。雖是獵人,也不能剝奪虎狼的生存權。所以你不能滅他,並且你未必滅得了他,最明智的選擇就是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