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芳心重,婚字難求(2 / 2)

這廂,納蘭在如煙江南暗暗思念;那廂,沈宛在京城也飽嚐相思之苦。

沈宛雖然聰慧,有著當時女子少有的才情,可她畢竟也是名女子,需要丈夫的疼愛與陪伴。納蘭遠在千裏之外,她孤身在京,身邊連一個傾訴的人都沒有,自然會覺得孤獨。

難駐青皇歸去駕,飄零粉白脂紅。今朝不比錦香叢。畫梁雙燕子,應也恨匆匆。

遲日紗窗人自靜,簷前鐵馬丁冬。無情芳草喚愁濃,閑吟佳句,怪殺雨兼風。

——《臨江仙》

沈宛是一代才女,自然也喜歡用詩詞來表達情感。這首《臨江仙》寫出了她對納蘭情牽夢繞的感情。從詞作中可以看出,沈宛此時,一心就盼望著納蘭能夠早日回京和她團聚,再無其他要求了。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詩經》中對愛情最美的詮釋,相愛的人無不想拉住對方的手,一輩子走到盡頭。等到山山水水都看過的時候,身旁還有愛人,容顏老去,但笑容依舊。

巡視結束,納蘭終於如願回家了。從江南返回京城,第一個想見到的人,自然就是沈宛。小別多日再重逢,二人自然是不願再分開,納蘭打算將自己在江南所設想的藍圖付諸現實。

可是,還未等他休整過來,一件變故不得不令他的計劃有所改變。

吳兆騫去世了。

吳兆騫本是顧貞觀之友,他性情簡傲,不拘禮法,得罪不少人,後來赴京趕考,被仇家陷害,在順治十四年的一場科場案無辜遭累,遣戍寧古塔二十三年,飽嚐艱辛。

在顧貞觀的懇請下,納蘭通過父親明珠的關係,將吳兆騫搭救出來。此後,吳兆騫便留在了明珠府上,當了納蘭弟弟揆敘的西席。可惜好景不長,獲得自由的吳兆騫不過三年時間便因病辭世了。

這讓納蘭十分悲痛,他暫且擱置了與沈宛的婚事,開始忙碌吳兆騫的喪事。

出於對好友的敬重,納蘭為吳兆騫的喪事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好不容易辦完了吳兆騫的喪事,又迎來了自己的生辰。親朋好友,官場同僚,一一來賀,納蘭雖不喜熱鬧,可這人情場麵,他還是不得不撐下來。

然後又是新年,又一輪的忙碌。從納蘭下定決心和沈宛隱退,到這時,卻完全沒有實施的機會。終於將這些雜事做完,納蘭才算得以喘息。此時,他不能再一拖再拖了,必須當機立斷,向父親提出迎娶沈宛的計劃。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沈宛為漢女,身份卑微,縱使才華卓絕,那也隻不過是一個卑賤女子罷了。而納蘭乃是名門望族,位高權重,家人們堅決不允許一個毫無背景、毫無家世的女人嫁進他們家。

更何況,納蘭為明珠最疼愛的長子,他希望自己的兒子有一份光明的未來,不論是納蘭的前途還是婚姻,明珠都要選擇最配得上兒子的人。眼下這個弱小的江南民女,顯然不入明珠的法眼。

此番攤牌,自然是不歡而散。明珠嚴令禁止納蘭與沈宛來往,而納蘭則是堅決不從,一心要結為伉儷。無論威脅、咒罵、責罰,他都不肯放棄自己與沈宛來之不易的愛情。

最終,納蘭用慘烈的代價換來了父親的點頭。他終於迎娶了沈宛,但不是妻,而是妾。

因為在相府裏,納蘭有一個續弦妻子官氏。而且,沈宛雖然嫁給了納蘭,但卻不能入住相府。納蘭隻能為她在相府之外,另安排一個別院,兩個人就這樣開始了小心翼翼的夫妻生活。

到底,還是在一起了。

可是,有時候,兩個人在一起反倒比不在一起更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