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熙“啪啪“,鼓起掌。
“貴國使者還是盡快回國吧,免得楚國大軍壓陣了,我不教而誅。時間就定在……一個月後?看我國將士夠不夠勇猛?敢不敢效死?“
話到這裏,還有什麼可談的?吳國大宗正身軀微顫,匆忙向掌門林聖智提出告辭。
使者團那位口齒伶俐的禦使,不甘心,死死盯著春熙,“兩國戰爭一起,生靈塗炭!數以萬計的士兵為公主的一時之言而喪命!身為公主,金枝玉葉,不思為國,私自逃婚,更不顧兩國臣民性命,妄自掀起戰爭,你有何麵目見楚國百姓?你對得起楚國臣民嗎?“
對這等話,春熙一向嗤之以鼻,
“等楚國大軍破了吳國都城,吳國百姓成了我楚國臣民,你再以楚國人的身份問我這話吧。“
“你……“
還待再罵,被那位主導經濟的副使一把拉走了。
“時間緊張,趕緊回國正經!還廢話什麼!“
是這麼,所有人都忍不住,回頭深深看了一眼春熙,隻見她俏生生站在那裏,分明是個弱質芊芊的少女,而眼中的堅毅,嘴角的嘲諷,卻是看穿吳國的算計——我敢不管仙門的態度,執意掀起兩國戰爭,你們敢嗎?
他們不敢……
他們……還沒做好準備……
同為紫陽轄製,鬧掰了,也沒想過真的打起來啊!若是他們敢不經過仙門許可,就開始數十萬大軍級別的戰鬥,之後仙門的懲處,也是絕對承受不起的。
升平公主,她怎麼敢?
她隻不過是才進仙門兩三年的弟子,看地位也不受寵,她怎麼敢!
但現在不是猜測她有何憑借的時間,甚至事後她會遭受仙門什麼懲罰,也無關緊要了。那封“絕命書“傳遍楚國後,再加上“罪己詔“,楚國臣民的反抗和憤慨是可以想象的。起來吳國上下也不理解,為何楚國皇室出名的好享受,奢侈浪費,所有皇室成員,沒一個是賢名在外的,怎麼楚國百姓還忠心耿耿呢?
吳國使者團匆匆忙忙帶著士兵離去了。
楚國使者們,倒是有很多話想和自家公主交談,但春熙才沒興趣搭理他們,隨口交代了幾句,就揮手讓他們走了。
持盈依依不舍,但她們的身份……疏遠一點比較好,任何見麵、任何交談的話語,都會被人注意到。
春熙隻有一個疑惑,持盈、高強、隋青岩是怎麼混到楚國高層,混到認識她(升平公主)不被懷疑。通過各種渠道,包括仙門玉清、藍鳳西等人的複盤,她才明白。
原來,“升平公主“當日逃婚,隻帶了貼身心腹。後來事情有變,“升平公主“便服毒自盡了。而最忠誠的一部分心腹,也追隨殉葬——這些人,便是隋青岩在酒樓做雜役的時候,埋葬的。
剩下一部分,覺得公主已死,他們已經盡了忠心。返回楚國?那是不能的,都隨公主逃婚了,回去也是一個死。便四下分散了,各自幹各自的去。
虧得這些人“忠心“,又不夠忠心的隨從們,才讓仙門幾波查詢的人,無功而返。
玉清追查了許久,把這些人一個不落的找回來,甚至用了刑罰,他們才明真相——公主已死。
但追蹤符顯示,公主還活著!
他們不信,返回當日的縣城,看到了殉葬的同伴們的屍體,唯獨沒有公主的!
公主還活著?
他們又哭又笑,笑是發自內心高興,公主還活著,哭則是公主拋棄了他們。他們也不埋怨,誰讓他們的忠心不夠呢?
除了猜測公主身邊還有其他人手外,其他的也不出來。
之後玉清放棄了,他已經消耗了太多心力和時間。藍鳳西接著調查,方向就放在升平公主母親陪嫁人手上。結果……趙國三千陪嫁,那長長的名單看著就讓人頭痛,猴年馬月能調查完啊?
更何況,連這些陪嫁年代久遠了,自己人都認不清誰是誰。哪些人被升平公主秘密關照著?
哪些人誓死效忠?不知道。毫無頭緒!
藍鳳西認為,升平公主的服毒,是一種障眼法,她沒死,她肯定也不想死!肯定有心腹中的心腹,在默默跟隨。那麼,酒樓當日的人,便很可疑。
果然查著查著,就查到了來酒樓的隋青岩一行人。這幾個,是事發前一個月突然冒出來,剛開始還有點口音,有人疑心他們是不是半妖來著。後來就變得正常了,沒人在意了。邊界城,半妖也沒什麼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