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3 / 3)

《兄弟如手足》,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入了我的書寫過程。

所以強調“兄弟、手足”這兩個字眼詞彙,我當然不是率意而為。工人和農民,城裏人和鄉下人,難道不是兄弟嗎?難道不是彼此相依為命的手足嗎?這樣的一點寓意盡管直白淺陋,我也顧不了那麼許多。我願意直接呼喊:農民,本來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打工族,本來就是我們的同胞兄弟。鄙視農民,猶如數典忘祖,簡直就是欺天。小瞧歧視打工族,就是歧視我們的兄弟姐妹。太**,太過沒有人性。

懷著這樣一種心情,我寫出了這部長篇小說。在小說中,我設計了兄弟二人,金河與銀河。一個讀書上了大學,成為一名城裏人;一個自幼失學,地道的農民,如今到城裏來打工。他們本來就是兄弟啊!他們果然手足情深,在共同的打拚中,事業獲得成功、愛情得以圓滿、人格得以升華、潛藏的能力得以激活。

在虛構的小說中,他們不再總是失敗,不再總是倒黴,而是好人終有好報。也許,戲劇式的安排處理,缺少了幾分深刻、背離了幾分殘酷的真實;不過,我樂意這樣來設置編排。我們的農民兄弟,應該揚眉吐氣、應該大獲成功,哪怕僅僅是在一個作家的小說虛構中。

然而,小說的黃金時代卻已經基本過去。影視傳媒,遍及城鄉家家戶戶的電視機,好生了得。有人在詛咒,低俗文化大行其道;有人在擔心,國人幾乎都變成了“看電視的豬”。

詛咒擔心,無濟於事。

老天要下,老娘要嫁,誰奈其何。

至少在我,學了美國一句俗話來效法:“戰不勝它,莫如加入它”。

向來,我也不曾將自己列為什麼精英,或者打扮成所謂精英。我的小說,在語言上,曆來走雅俗共賞的**子。不怕一般老百姓看得懂,當然也不懼專家學者來挑剔。那麼,我又何必拒絕電視劇之類的大眾傳媒呢?難道,我們的作品害怕多數老百姓看得懂嗎?

我為自己的徹底通俗化而尋找理由,好比文化精英為他們的過度精英化尋找理由。大家自說自話,各辦其事罷了。

長篇小說《兄弟如手足》的原始構想,結果如願以償地改編成了電視劇《手足》。由萬科文化公司攝製完成,榮譽出品。當紅小生何冰與達達主演,一時熱播。網上竟是好評不斷。

既然有了電視劇,那麼又何必出版小說呢?相對於僅供觀賞的電視劇,小說本身有著不可替代的存在價值。觀賞與閱讀,畢竟屬於兩個不同的層麵。換言之,拍攝與寫作是兩碼事。著意追逐大眾收視率的影視化生產過程,與文學化的創作過程,到底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說,電視劇相當好看,我的小說則是相當好讀。

好看,非常重要,也許在愉悅了廣大觀眾的同時,就起到若幹寓教於樂的功用。好讀,當然也非常重要,也許能夠引領廣大讀者進入某種程度的思考層麵。

“人們一思索,上帝就發笑。”米蘭昆德拉的一句話不脛而走。

然而,人們不思索,那不真的成了看電視的豬了嗎?

西方人這樣講:上帝說,要有光,於是有了光;

我則如此講:人類說,要有書,因而有了書。

在讀者諸君的書架上,於是有了我的這一部淺白、好讀、有趣、逗樂、不乏幽默的長篇讀本。

它絕對不是我最好的小說作品,然而我還是真誠地希望讀者喜歡它。

你無須對它有過高的評價,隻要你還基本喜歡,作者在下就非常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