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傳說(1 / 2)

“想當年,我是親眼看見的,那場麵,四個字,震撼人心!!”

“爺爺,您快說啊,到底是如何場麵,描述一下。”

“堅兒,回家吃飯了。”就在,老人正準備挽起袖子,暢快吞吐一番之時,一個略帶磁性的聲音響起。

“哎,爹,我就來。”轉過頭,向他爹答了一句,又給坐在椅子上的老爺爺說道:“爺爺,我回家去吃飯了,閑了再來找您給我講。”說著,就一溜兒煙的跑了回去。

楊堅,七歲,一直由父親拉扯長大,居無定所,前段時間來到這個村子,他爹以落魄秀才的身份在這當了個教書先生,生活有了著落,再也不用東奔西走,辛苦覓食。

楊逸,楊堅的父親,落魄書生一個,看起來三十左右,麵色蒼白,有種病態的感覺。眼中總是一種風輕雲淡,偶爾會露出些悲傷神色。

此時,楊堅正往回走,腦子裏還都是剛才老頭口中所述的場麵。

記得剛來到這個村子的時候,楊家父子兩還沒融入村民當中,就是這個老人接濟他兩人,後來又攛掇著讓他當了個教書先生。

在村子裏教書,其實沒什麼錢可賺,這的人基本過著自給自足的日子,沒有幾家有閑錢。一年到頭,也就能給家裏的小孩添件新衣服。這樣的話,教書先生也就沒幾個願意再呆在這的,所以孩子都不上學。可是楊逸沒太多要求,每年能給些糧食就行。糧食每家也不能多多少,甚至有些家都不夠,可是讓孩子識幾個字,學點東西,很多父母都是能擠出來的。逢著婚喪嫁娶還幫著寫點東西。所以,楊先生在村中的口碑還挺好。

就這樣,父子二人在這就住下了,開始是劉老頭接濟著就在劉老頭家住著,後來因為教書,村民就把祠堂打掃了一下。平日裏,學生們就在這上課,到晚上,楊家父子兩就住在這。

也沒幾步,楊堅就走回去了。

“快,洗手,吃飯。”

“哦,我這就去。”

一切準備好了,父子兩人就圍坐在桌前開始了晚飯。

窮秀才,規矩一點可不落,食不言是必須的。楊堅也知道自己父親的脾氣,一言不發,默默往嘴裏扒著飯。就在這種呆滯的氣氛中結束了晚飯。

晚飯後,楊堅去清洗碗筷,收拾鍋灶。楊逸,楊先生卻拿著本書接著燭光慢慢品讀。

等楊堅收拾好東西,自覺地走向父親那裏。

“好了啊,那就開始吧。”好大一會兒,楊先生才從書裏拔了出來,抬頭看見楊堅,才出言說道。

“《詩》雲:“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於殷,峻命不易。”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大學》)”楊堅二話沒說就開始背。

“恩,不錯,今天的功課,完成的還不錯。行了,你自己再寫寫字,看看明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