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李京念(一)(1 / 2)

王璉當日辭別家中老小上京趕考,因不服水土病了幾日,考試當日發揮的不好,潦草擠進了進士的行列,隻是排名可是不敢看的。譚夫人看來信得知大概,便又差王古替他修書上京,勞煩當年王老爺的門生給他謀個職,熬個幾年便也熬出來了。於是乎,王璉便被送去坐了五經博士,囫圇過日,待了兩年,翰林院的侍讀學士缺了一位,又逢池文源接管翰林,風氣大好,王璉便不像開始那般消沉,恢複了元氣,得了賞識,補了空缺。

當時天子龍體已經略有不健的模樣,後宮前朝為著龍椅爭得不可開交。此番爭鬥引申到了翰林,當時池文源正為太子太傅,他掌管的翰林免不了受波折。隻是這些對初出茅廬的王璉說除了被牽連其中,別無他法。他正為三皇子的侍讀,三皇子體弱多病,平時不愛同別的皇子說話,讀兩句書也咳得不行。他的母親楊妃在後宮也不得喜愛,於是他自小被其他皇子排擠,於是乎養成了孤僻的脾氣。王璉一開始並未覺得有什麼不適,漸漸地當他發現自己也連同被排擠和輕視後,卻有了某種思索,他是否也當如同別人拋棄三皇子,畢竟在這麼敏感的時刻,站對隊伍很是重要。

就在王璉思考著這個問題的時候,三皇子輕輕開了口,語氣平淡而溫和:“王侍讀也喜歡青樹麼?”王璉回了神,才發覺自己盯著窗外的大青樹已經好久好久,他點點頭,收回目光,翻著書本,圈點了今日先生所講的要點。三皇子又咳了幾聲,臉色更是蒼白,說罷從袖中取出封信來,趕忙塞給了王璉,然後擺手讓他退下。當信紙觸碰到他的肌膚時,他全身上下一陣驚顫,當打開信紙時,他卻被那正值少年的皇子的聰敏所慚愧得無地自容,那信上寫道:“良禽擇木而棲。”

三皇子習慣了被人選擇放棄和拋棄,從開始的悲傷憤怒到了漸漸的冷漠淡然,所以當第二****仍在尚書房見到王璉時著實吃了一驚。而那一天他卻在王璉身上看到了不同往日的光輝。

王璉與他的位置在最末處,那裏正好對著一扇窗,窗外恰好是那棵大青樹。王璉指著那棵青樹道:“它不會開花,卻在葉子泛紅之時,不亞於百花齊放之景。”此後王璉忘卻了家中所囑咐的生家性命,所囑咐的王家光輝,三皇子忘卻了生家性命,忘卻了皇室之爭。他二人全然沉靜在書的世界裏,那幾年,他們翻閱了無數翰林院的書籍,交談過無數書中的精義,二人可謂出則隨輦,寢則同榻。

2:

在王璉被提拔為學士的那一年,宮中終於為了那一場爭奪的風波付出了代價。那一晚,雷聲伴著閃電,氣氛陰沉。王璉見快要下雨了,起身準備合上窗戶,卻看到了三皇子顫抖的身體,他本就泛白的嘴唇更加的蒼白,手指的骨節變得更加明顯,整隻手都在顫抖。王璉慌忙坐下,問他:“可是何處不舒服?我去叫太醫來。”三皇子卻慌忙拉住了他:“別!再與我說說《左傳》吧。”王璉蹙著眉頭,感受到了那一晚帶著一絲不祥的味道,他努力叫自己淡忘那股味道,沉靜在自己所說的《左傳》之中。然而第二日傳來的太子暴斃,四皇子五皇子慘死宮中的消息時,他自然而然想到了三皇子顫抖的身軀,他早就知道,那一晚會發生什麼。天子被連續穿來的噩耗所打擊,本就病重的身軀更加虛弱,他甚至提不起手,開不了口,下一晚,貞明帝便帶著自己兒女死去的不幸含淚駕崩。於是乎,一夜之間,曆史改寫,那個最不可能成為天子的少年,坐上了龍椅,帶著某種血腥的氣味,穿上了龍袍。他的臉色不再蒼白,身子不再贏弱,而他母親一夕之間成了威震朝野的太後。那個時候朝野上下才明白,在這場爭奪中,楊妃才是最具有政治智慧和政治手段的人,她耐心的忍受卑微,耐心的引導自己孩子如何偽裝而保護自身,然後在最恰當的時機以無懈可擊的理由取得最大的勝利。然而在她孩子登基七年,大權在握之後她卻在先帝祭日在安樂宮服毒自盡。這女子的剛烈與決絕寧王璉膽顫心驚,也是她,讓王璉第一次深刻而難忘的看到了這朝堂之上的血腥和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