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
連成順手接過紙條,上麵寫著“西城城隍廟一會”的字跡,便問服務員道:“給你紙條的那個人什麼樣子?”
服務員想了想說:“是個穿灰布褂的,不過衣服皺皺巴巴的男人,剛才路過的時候給了我這張紙條,說是你們打過交道……對了,他說他是湖南苗人,但是口音很重,聽起來怪怪的。”
“湖南苗人!”
鍾元和連成同時驚呼了一聲,又互相對視交換了個眼色。
“謝謝!麻煩你了。”連成掏出來一些錢也沒有數,交給了服務員當作小費。
等服務員出去,胡小雨小聲問:“連師爺,鍾師爺,湖南人有什麼特殊嗎?”
連成沉著臉壓低聲音答道:“湖南湘西趕屍幫,估計咱們惹上厲害角色了。鍾師弟你和那些人打的交道不少,你來講講。”
接著鍾元接口開始講述起了關於湘西客的一些傳說。
湘西一般指的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南省西北部,雲貴高原東側的武陵山區,是湖南的西北門戶,素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境內有漢、土家、苗、回、瑤、侗、白等30個民族,下轄吉首市和花垣、保靖、永順、龍山、瀘溪、鳳凰、古丈7個縣。
湘西是一個很神秘的地方,有三大邪,其一為“湘西趕屍”,其二為“放蠱”,其三為“落花洞女”。
首先說說湘西趕屍主要來源在湘西山區,據說以沅陵,瀘溪,辰溪及漵浦這四個地方最為盛行。趕屍是湘西地區的習俗,屬於巫術,亦與祝由有關,據說跟“奇門遁甲”還有關係。
趕屍的起源幾千年以前,苗族蚩尤率兵在黃河邊與敵對陣廝殺,打完仗,蚩尤命令軍師把戰死的弟兄送回故裏,於是軍師裝扮成蚩尤的模樣,站在戰死的弟兄們的屍首中間,默念咒語、禱告神靈,原本躺在地上的屍體一下子全都站了起來,跟在蚩尤高擎的“符節”後麵規規矩矩向南走。
清代中期,趕屍最為盛行,多是把客死的湖南移民屍體運送回鄉。屍體在最開始的運送過程中,是走的水路,並不需要“趕”的。但三峽這一段,水流湍急,旋渦暗礁密布,船隻往往沉沒。古人又迷信,絕不願意搭載死人走在險江之上。
於是,“趕屍”這個職業於是就產生了。
清朝有“秋決”的慣例,各州府縣衙門每年秋分時節都會奉刑部的批文處決死牢中的死囚。本地的死囚處決後自有其家屬收屍埋葬,而欲將被處決的客籍死囚則需搬運回故裏,通常一具屍首需要請四人抬運,花費較大,而請老司趕屍返鄉則相對費用少,並且可以保證中途不腐不臭,因為被抬之屍一天以後就可能腐爛。
一般在秋決臨刑的前一天,客籍死囚的親屬和同鄉甚至是那些好做善事的善人,都會湊一些銀子給他們請來的老司,買好一應物品。行刑當天,老司和助手以及幫忙的人都要在法場外等候。午三刻,刀斧手手起刀落,死囚人頭落地。
一等到監斬官離開法場,紅衣老司即行法事念咒語,助手幫忙將被斬的客籍死囚身首縫合在一起,再由青衣老司將辰砂置於死者的腦門心、背膛心、胸膛心窩、左右手板心、腳掌心等七處,每處以一道神符壓住,然後用五色布條綁緊。
相傳,此七處是七竅出入之所,以辰砂神符封住是為了留住死者的七魄。之後,還要將一些朱砂塞入死者的耳、鼻、口中,再以神符(辰州符)堵緊。相傳,耳、鼻、口乃三魂出入之所,這樣做可將其魂魄留在死者體內。
最後,還要在死者頸項上敷滿辰砂並貼上神符,用五色布條紮緊;再給死者戴上粽葉鬥笠(封麵而戴)。諸事辦妥,紅衣老司念畢咒語,大喝一聲“起!”客籍死屍便會應聲站起……
趕屍的人是一個身穿道袍的法師。這些披著黑色屍布的屍體前,有一個活人,當地人叫做“趕屍匠”。
無論屍體數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趕。不管什麼天氣,都要穿著一雙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長衫,腰間係一黑色腰帶,頭上戴一頂青布帽,手執銅鑼,腰包藏著一包符。法師不在屍後,而在屍前帶路,不打燈籠,因為他是一麵敲打著手中的小陰鑼,一麵領著這群屍體往前走的,手中搖著一個攝魂鈴,讓夜行人避開,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屍體若兩個以上,趕屍匠就用草繩將屍體一個一個串起來,每隔七、八尺遠一個,黑夜行走時,屍體頭上戴上一個高筒毯帽,額上壓著幾張書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
趕屍途中有“死屍客店”,這種神秘莫測的“死屍客店”,隻住死屍和趕屍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門一年到頭都開著。因為兩扇大門板後麵,是屍體停歇之處趕屍匠趕著屍體,天亮前就達到“死屍店”,夜晚悄然離去。屍體都在門板後麵整齊地倚牆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裏停上幾天幾夜。
到目的地兩三天前,事先通知死者家屬,準備好衣衾棺材,等“死人”一到,立刻將壽衣帽壽鞋給死人穿戴齊備,裝進壽木。這種入殮過程,全由“趕屍”者承擔,絕對不允許旁人插手和旁觀,正如出發時將屍體“扶出棺材”不允許窺視一樣。說是在這些關鍵時刻,生人一接近屍體,便會有“驚屍”和“詐屍”的危險,而入殮過程,必須在三更半夜。
一切安排就緒,就是說將死者裝殮以後,喪家才去認領。棺蓋一揭開,須眉畢現,果然是喪家親人,象貌宛如昨日,卻翹翹長眠在棺材裏了,傷心慘目,摧人肺腑,頓有的嚎啕大哭,有的泣不成聲。
傳言抗戰期間,重慶打銅街一個住家屋簷下,在門框上還貼著一張紙條,上麵寫著“代辦運屍還湘”。
一般說來,趕屍除須用祖傳的“神符”外,也萬萬少不了丹砂。這丹砂以辰州出產的最好,因而也叫辰砂。而那趕屍之術,原叫“辰州辰砂神符法術”,隻因名稱太長不好念,就簡單地叫成了“辰州符”。
學這行業的,必須具備有兩個條件:一膽子大,二是身體好,而且,必須拜師。
趕屍匠從不亂收徒弟,學徒由家長先立字據,接著趕屍匠必須麵試。一般來講,要看滿16歲,身高1。7米以上,同時還有一個十分特殊的條件,相貌要長得醜一點。
趕屍匠先讓應試者望著當空的太陽,然後旋轉,接著突然停下,要你馬上分辨東西南北,倘若分不出,則不能錄用。因為你此時不分東西南北,就說明你夜晚趕屍分不出方向,不能趕屍。
接著,趕屍匠要你找東西、挑擔子。因為屍體畢竟不是活人,遇上較陡之高坡,屍體爬不上去。趕屍匠就得一個一個往高坡上背和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