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結語(1 / 1)

所謂的結果應該是重生的牛叉男主和女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是前麵所有鋪墊的一個圓滿結局才對,但是原諒我因自己腦

洞大開,無法滿足自己的幻想,所以決定就此打住,保留自己內心的小情節繼續意淫.

真正重要的不是完美的結果,而是過程中自我內在的成長與豐盈。在愛與被愛的過程中讓生命更豐盈、更充實,最後找

到自己生命中屬於幸福的那份答案。——淩茜《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做為一個常人眼中的異類,相林始終認為,用學曆和成績來評論或者等級化一個人,是一件窮極無聊的事。從學校到社

會我們總是會給別人或者被人貼標簽,此人青年才俊、此人**絲一枚、此人精明過人、此人天生蠢材等等等,直到現在,

我都覺得不可思議之極。

因為這個狗娘養的社會現實告訴我們,如果隻是會死讀書,就算書念得再好,也要感謝平常在大太陽底下辛苦勞作的

農民,在高樓大廈之間穿梭的工人以及在超級市場努力勞作的工作人員,這是一個群體社會,不是你一個人能獨自生活的

世界。社會之所以是社會,當然是有各種組成。之前看到一句話人的教養不是靠讀書多少來決定的,如果念書念到一百

分,卻隻會自認高級瞧不起人,最起碼的尊重都不懂,那麽,你究竟從書裏學到了什麽?

以上是我個人感想,如果不認同也沒關係,僅與大家共勉之。

借用原來在某處看到的一句話;

關於愛與被愛

我們總是糾結於如何愛與被愛,其實終究也隻是為了想要證明,自己在別人心中是否存在吧。

如果,你愛上一個人。如果,那個人對你非常重要。

如果,你說了,可能會得到他。如果,你說了,可能會完全失去他。

你會怎麽做?

是會忍著不說,還是會下賭注開口?

我問我自己,我以為我會選擇開口,但我幻想一個對我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絕不能失去的人站在我麵前,我看著他,終究是會想,還是下一次吧。

但一直到稿子寫完,幻想中的我,卻都還是處於未開口的狀態。

或許,你也會選擇說出來,而等你發現時,總是讓機會溜走,然後,也許,就這樣過了好幾年。我相信有告白後也能繼續做好朋友的情況,但我更相信告白後心裏會存有疙瘩而勉強裝成沒有,導致兩人都難受的情況。

如果,如果,多希望沒有如果,多希望那個人先說愛你,多希望不用麵臨這樣的難題。

你會怎麽選擇?(摘自:鏡水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