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鄉侯劉懿繼承皇位之後,閻顯兄弟便開始了他們在朝中爭權奪勢的政治鬥爭了,甚至那些當初與他們處於同一戰線的戰友們,也遭到了閻氏兄弟的打擊報複,原因就是他們站錯了隊伍。當時大將軍耿寶位高權重,他成為了閻氏兄弟重點收拾的對象,與耿寶有關聯的人一律打倒,這其中就包括那個曾經與他們秘謀廢太子的宦官樊豐,還有上一章提到的與他們共同對付鄧氏家族的安帝乳母王聖等人,這些人死的死,貶的貶,朝政從此被閻家把持。閻姬將四個哥哥都安置於顯要位置,閻顯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閻景為衛尉,閻耀為城門校尉,閻晏為執金吾。
五、血染宮廷
人算不如天算,閻姬兄妹本打算利用北鄉侯這個小皇帝,多點時間把持朝政。然而,他們的願望很快便落空了,劉懿隻做了二百多天的皇帝,便生了一場大病,眼見得是救不活了。麵對這種情況,閻顯兄弟束手無策,不知道下一步應該怎麼做才好,這時候,宦官江京將閻顯帶到僻靜無人的地方說:“皇上眼看就要不行了,皇位繼承人的問題應該早早定下來才是。之前我們沒有立濟陰王劉保,如果現在立他,以後我們肯定沒有好果子吃。現在當務之急,為什麼不早一些將諸侯王的子孫召到京城來備選呢?”閻顯覺得江京的話有道理,便開始盤算立誰為嗣的問題。
沒過幾天,北鄉侯劉懿病逝,江京便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閻姬,於是,閻姬下旨征濟北王和河間王的王子入京。
然而,此時的宮廷中卻是暗流湧動,一些失意且不得誌的宦官們悄悄地聚在了一起。這些宦官有十九個人,他們之中以一個叫孫程的人為首,孫程在漢安帝時代曾經是中黃門,然而到了閻姬掌權之後,宦官江京非常受寵,而孫程卻得不到重用,這讓一心想飛黃騰達的孫程鬱悶不已。這時,北鄉侯劉懿病逝的消息傳到他的耳中,他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取代江京在此一舉,如果自己能擁立一個新皇帝,日後便是佐命功臣,榮華富貴將不可限量。於是,孫程主動與濟陰王劉保進行了接洽,然後又聯合了十八個誌同道合的宦官,一起擁護劉保入宮繼位。猝不及防的江京被殺,閻顯兄弟及其黨與也沒能逃過一死,最終,劉保順利繼承皇位,是為漢順帝。眼看著大勢已去,閻姬不得不交出璽綬,被迫遷居離宮,第二年她抑鬱而終,與安帝合葬恭陵,諡號“安思皇後”。
閻姬去世之後,才有人向漢順帝稟報,他的母親李宮人被葬在了洛陽城北。於是,漢順帝親自到墳前祭祀,痛哭不已,並以禮重新殯葬,葬到恭北陵,上諡號“恭湣皇後”。
閻姬的時代結束了,她的臨朝聽政生涯可以用一個“快”字來形容。開始的時候,來的很快,掌權的時候,過的很快,失敗的時候,倒的很快。閻姬做為臨朝聽政的皇太後,可謂曇花一現,匆匆忙忙就結束了她的演出,退出了曆史的舞台。然而,東漢政權中宦官與外戚交替專權的局麵也由此開始了。